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借鉴模式

为提高中小学校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及抗震能力,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陆续启动。地区政府将统一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使其达到抗8度地震高烈度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

  据介绍,目前北京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舍为10层以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北京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多属此类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选择方案、技术方案为诸多住宅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提供了借鉴。对于达不到抗震鉴定要求的居民建筑,更应重视加固方法的选择。

  “框架结构应优先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或有效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周炳章指出,加固后的结构应避免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汶川地震中,多层框架结构出现了大量的强梁弱柱和首层倒塌的破坏模式。为避免重蹈覆辙,建筑改造中强柱弱梁模式是保证框架结构大震不倒的最基本要求。按其常规方法设计,此结构框架柱的承载能力需要提高2~3倍才可能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对现有的多层框架结构,应从根本上提高其抗震能力,增设剪力墙或消能支撑,并提高框架柱承载力,控制框架梁承载力。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加固还需考虑到其他细节。如新增抗震墙、抗震支撑宜优先设置在楼梯间四周,以减小楼梯构件的地震反应;单向框架应加固为双向框架;当房屋刚度不足、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扭转效应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也可增设型钢或消能支撑进行加固等。

  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北京地区还存在少量采用180毫米厚墙体的多层砌体房屋,这类建筑多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抗震性能差,部分房屋的抗震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加固时应考虑如下对策:首先应增加板墙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喷射混凝土板墙加固;其次,增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第三,外加柱加固,在墙体交接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柱应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对已经开裂的墙体,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差或等级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方法。

  “对于此类建筑,结构加固是一种选择,但整修较大,成本较高。出于安全与经济的考虑,此类建筑还可转变用途,不再作为居住使用。”周炳章认为,抗震加固应该根据不同的建筑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案,毕竟北京存在钢筋混凝土、多层砌体房屋、单层砌体房屋等不同构造的建筑,外加地块区域、土壤水质等因素影响,抗震加固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套用,而应在安全、经济、合理、有效、实用的大原则下区别对待每一栋建筑楼体。

  “与新建结构不同,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加固,必须解决新老结构和构件等的连接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总是会对既有结构和构件造成一定的损伤或破坏。而且凡是需要加固的结构,一定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如果不采取可靠的措施,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周炳章坦言,建筑抗震加固施工中结构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施工与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中遇到既有结构问题较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抗震加固施工不同于新建建筑施工。新建建筑的施工只需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抓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即可,而抗震加固施工中除按照要求做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外,还必须对照检测鉴定报告、加固设计施工图等技术资料,对结构构件的质量及其缺陷进行认真的复查和记录,并就鉴定和设计中没有考虑,而在实际施工中遇到的质量缺陷,及时向鉴定和设计部门通报,以完全消除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安全永远是第一要素。”在抗震加固改造工程的施工中,建筑施工安全、人身安全、工程质量安全都十分重要。针对以往的经验,周炳章建议:“建设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严禁在既有结构上堆放大量的易燃建材,严禁施工人员在被加固建筑内住宿。此外,建设主管及有关部门应在检测、鉴定、设计与施工等各个环节,按照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比较详细的管理规定,提高施工、建材等准入门槛,规范各个环节的行为,从多方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借鉴模式
https://m.gc5.com/ytgc/ytlw/1025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