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水中桥墩的钢板桩支护方案一般都采用钢板桩+钢支撑的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大桥钢板桩围堰场地局部岩层埋藏较浅,钢板桩不能打入岩层,就可能会发生踢脚破坏,为使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此时就需要采用钢管桩护脚的方案,来解决钢板桩围堰可能由于嵌固深度不够而发生桩底位移过大导致的失稳破坏。
施工中,护脚的钢管桩(如规格128mm*5mm*9m)一般采用钻机钻孔,注浆成桩。随挖深减少,围堰尺寸扩大量、钢板桩长以及钢管桩布置量均需相应减少。
施工中和完成后,需用测斜管监测。有钢管桩护脚的岩面浅位置和未加钢管桩的岩面深处(约为-9m)。经监测后发现,两者下半部分的位移曲线往往不同,无护脚的位置表现为有一定嵌固深度的正常形态,有反弯点,而有钢管桩护脚的岩面浅位置不存在反弯,显出类似于简支端的性质,说明其依赖钢管桩护脚才能稳定。
可见,岩面较浅,嵌固不足,依赖钢管桩护脚的现象明显出现。
为什么钢管桩护脚有效?
采用钢管桩护脚的方法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原因是桩底位移中力的平衡。钢管桩护脚要发生一定的位移方可提供抗力,因此在此期间桩底相对位移量有一定的增加,同时钢板桩底部的抗力由围堰内土体逐步向钢管桩护脚提供的转化。当刚板桩底部的抗力基本由钢管桩护脚提供时,就达到了新的平衡,桩底相对位移量重新趋于稳定。说明采用钢管桩护脚的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施工注意点:
如果相对位移量不稳定,继续发展,则应考虑发生踢脚破坏的可能,需要报警并作必要的处置了。
另外,为防止因嵌固深度不足引起的破坏(踢脚),不要仅仅使用钢管桩护脚方法,要将各种方案综合起来应用,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