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经常会遇到剪力墙的洞口处连梁出现超限的情况,即在配筋输出文件wpj*.t图形文件中连梁显示为红色;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针对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连梁截面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即:
1、跨高比大于2.5时,Vb≤(0.20fc.b.h0)/re=0.24fc.b.h0,连梁截面尺寸不满足要求。
2、跨高比不大于2.5时,Vb≤(0.15fc.b.h0)/re=0.18fc.b.h0,连梁截面尺寸不满足要求。
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
㈠减小连梁截面高度;
a.连梁截面高度不小于300;
b.通过加大连梁跨度的办法来加大跨高比;
㈡、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中连梁的弯距及剪力可进行塑性调幅,以降低其剪力设计值。但在内力计算时已经按照本规程第5.2.1条规定降低了刚度的连梁,其调幅范围应当限制或不再继续调幅。当部分连梁降低弯距设计值后,其余部位的连梁和墙肢的弯距设计值应相应提高。
a.塑性调幅的一种方法是规范第5.2.1条规定的方法,在内力计算前,直接在电算时输入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但应注意该系数在抗震设防为6、7度时可取0.7,抗震设防为8、9度时可取0.5;不宜小于0.5。
如要突破,需要考虑后面讲到的两条注意点。
b.塑性调幅的第二种方法是在内力计算完成后,将连梁弯距和剪力的组合值乘以一个折减系数,采用折减后的结果配筋。
应当注意到,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后,必须考虑到以下两点:
①连梁调幅后的弯距和剪力设计值不应小于非地震组合下的设计值。
②连梁调幅后的弯距和剪力设计值不宜小于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的设计值。
一般情况下,调幅后的弯距不小于调幅前的0.8倍(6、7度)和0.5倍(8、9度)
㈢、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墙肢应按照二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
这种情况一般设计执行时不建议大家采用,设计时也不方便执行。如果需要按照本条执行时,一般情况是将该连梁定义为绞接连梁。应当注意到,必须保证该绞接连梁与剪力墙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绞结”。而且,此种情况下,墙肢的内力和配筋会增大很多。
当采取如上措施(一)和(二)以后,连梁仍然超筋,而受条件限制(如层间位移动不满足要求)无法按照(三)进行对连梁的“绞接”处理时,可以按照如下建议处理:
a.连梁的弯距和剪力设计值取非地震组合下的设计值.。对较为重要或设防烈度较高的结构,建议取小于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的设计值。
b.此时该位置处的墙肢的设计按照该连梁“绞接”处理后的计算结果和“绞接”处理前的结果取大值设计。
以上关于连梁的超限设计是针对有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情况,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或地震作用不起控制作用时,一般不对连梁进行塑性调幅,如果需要按照规范第5.2.1条规定的方法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时,折减系数不小于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