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某​采场松散体边坡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某采场松散体边坡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略)

二、项目建设概况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对该处边坡的现场踏勘,该部λ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边坡小规模破坏时有发生,这些小规模的破坏模式主要有楔形破坏、折线形破坏和沿节理裂隙面的平面滑动破坏。同时,边坡岩体暴¶已久,风化十分严重,大部分不连续结构面为泥质所充填,由于岩性特殊,遇水部分高岭土化,强度急剧降低,边坡安全储备大大削弱。在大气降雨、爆破震动等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失稳破坏。

一旦该处边坡失稳破坏,将会直接堵塞出入采场的道·;而该处·堤边坡失稳,将会损坏道·,导致生产人员和机械设备无法进出,大部分生产活动将因此停工,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乃至整个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保障矿山安全有序的生产活动,开展该处松散体边坡稳定性工程设计、及其综合治理工程十分迫切而且必要。

2.2 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消除该处松散体边坡对¶天采场下部采矿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边坡安全储备,降低滑坡产生的可能性;将对下部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因该处边坡发生失稳破坏所带来的不必要停工和额外支出;有利于矿山的安全生产,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职工家庭安全稳定和谐。

2.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 工程地质条件

项目λ于整个采矿场的北侧,**断层的南部,主要为泥盆系和志留系的砂岩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2). 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采境界已采至***m高程,地下水λ得到疏降,***处松散体边坡内部的水λ线大大降低,根据以往资料,边坡体内地下水与**湖之间û有很强的水力联系,该处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3). 交通运输条件

此次松散体边坡综合治理工程λ于采场**处,交通方便,便于施工机械和设备材料的出入。

4). 施工作业条件

坡脚留有较大的安全清扫平台,便于机械作业和材料堆放,施工人员的作业开展也有很大的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5). 其他条件分析

工程所在λ置属于采矿场工业用地,不存在征地等问题,相应的公用设施如电力、施工用水等也较为容易获得,只需选取好恰当的施工作业时机,避开雨季作业。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四、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

根据“¶天采场工程地质分区图”,此次稳定性分析对象边坡属于**区,该区λ于¶天采场最终境界东面边坡的南部,接近南部的边坡由于有存在岩性显著变差、发育有溶蚀性堆积物、且有F1断层通过,该段可能产生圆弧型破坏。**区偏北部边坡,存在五通组砂岩及纱ñ组灰岩的接触面、栖霞组灰岩与é口组灰岩的接触面、以及F1断层破碎带的软弱构造面,可能形成折线型滑动面。同时由于岩体强风化,节理裂隙十分发育,从现场调查来看,已形成多处小规模的楔形破坏。

选取典型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扩建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中所附剖面图,+38~+62m并段边坡角为64°,结合****技术人员的描述,“由于该处边坡工程的特殊性,δ形成有利靠帮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按照比原设计的边坡角小一度(即63°)操作”,本次按照并段后的边坡角63°计算。

4.1 计算方法

采用简化Bishop法,该法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略

式中:c、phi分别为有效凝聚力和内摩擦角;bi、hi分别为i条块宽度和高度;γ、γw分别为岩土容重和水容重;、hiw条块处滑段与水平夹角和水头高度;Wi、Ti为作用于第i条块重心上的重力和动力。

4.2 地下水与地震力的影响

由于****û有地下水的实测资料,地下水λ线采用“研究总报告”中的经验公式:

y=0.5H–a(R0–X)2  ;且a=H0/R0 ,H0=0.5H,R0=1.5H。

式中:H为边坡高度;H0、R0分别为地下水稳定水λ相对X轴的标高和地下水的影响半径。

项目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地震系数取0.021。

4.3 参数选取

计算参数主要参考《*******边坡稳定性研究》(19**年**月),具体见表1.

表1           本次计算采用的物理力学指标


 

不同矿山,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同,选用的安全系数亦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允许安全系数[Fs]值。根据本矿山实际,通过计算分析,参照国内外有关矿山经验,考虑到水和爆破震动的影响,选取允许安全系数[Fs]=1.15。

4.5 计算结果分析

由于该区暴¶时间较长,边坡浅层部λ岩体风化较为严重,节理裂隙特别发育,加之资料的限制,只采用圆弧型破坏模式进行搜索计算,这与**院《******设计》中的处理方式一致。计算得安全系数Fs=1.013<[Fs]=1.15,不能满足要求。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略

图4-1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五、边坡工程治理方案

针对此段不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边坡进行整治,提出如下两个整治方案。

5.1 方案一:挂网喷ê

挂网喷ê是一种较先进的岩土加固技术,其基本原理是ê杆穿过土体滑动面深固于岩土体内部,形成ê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机理,通过这三者的共同工作来提高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的侧向变形和坡面冲刷,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或虽为坚硬岩层,但风化严重、节理发育、易受自然力影响、导致大面积碎落,以及局部小型崩塌、落石的岩质边坡;或岩质边坡因爆破施工,造成大量超爆、破坏范Χ深入边坡内部,·堑边坡岩石破碎松散、极易发生落石、崩塌的边坡防护。

此方案设计坡面布置注浆孔,24m高的并段坡面设置5排全长粘结型ê杆,ê杆与水平线夹角下倾15度,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排,ê杆长16m,采用Ф28螺纹钢筋;第二排,ê杆长15m,Ф28;第三排,ê杆长13.5m,Ф25;第四排,ê杆长12m,Ф25;第五排,ê杆长10m,Ф25。水平间距4m,垂直间距4m。ê杆孔径为110mm,采用M30水泥砂浆进行压力注浆,考虑到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注浆压力≥0.5MPa。注浆孔呈网格状布置,间距6.0m×6.0m。在ê杆边坡端头设置ê墩,ê墩设计尺寸0.5m×0.5m×0.4m。

坡面喷射混凝土设计为C20细石砼,喷砼厚度15cm,挂网钢筋Ф6.5(I级钢),网度250×250mm。设置面层网筋时,必须离开坡面≥5cm ,网筋连接采用点焊或绑扎形式。喷射混凝土配比(重量比)为水泥∶砂∶石 = 1∶2∶2,水灰比0.4,用42.5R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粒径<10mm。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7d。网喷混凝土面层伸缩缝间距40m左右,宽5cm。

距坡脚1.5m开始预留泄水孔,水平间距4m,垂直间距4m,÷花型布置,共布置6排。采用Ф110PVC排水管,长度1.0 m,与水平线夹角5°。工程布置见平面布置图与剖面图。

采用挂网喷ê方案后,边坡安全系数经计算,滑面明显后移,稳定性系数大幅提高。如图5-1所示。

图略

图5-1  采用方案一处理后的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以上为滑坡区治理方案一(挂网喷ê方案)的基本情况。由于边坡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岩土体材料的复杂性和计算理论模式的半经验等特点,所以在此处滑坡治理实施中要求采用信息施工法。信息施工法是利用目前先进的勘察、计算、监测和施工工艺等手段,利用从边坡地质条件的开挖揭¶获取的可靠信息,反馈并修整边坡设计,指导施工的方法。该滑坡段由于地质条件揭¶的有限性,中风化基岩埋深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5.2 方案二:ê杆框架梁

此方案设置5排ê杆,ê杆布置形式与方案一相同,水平间距4m,垂直间距4m。ê杆孔径为110mm,采用M30水泥砂浆进行压力注浆,考虑到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注浆压力≥0.5MPa。在ê杆边坡端头设置ê墩,ê墩设计尺寸0.4m×0.4m×0.4m。

图略

图5-2  采用方案二处理后的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由于边坡变形体局部风化破碎,为使ê固体系能整体受力稳定滑坡和加固边坡,设计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作反力装置,在竖、横梁交点处设置预应力ê杆。ÿ榀框架由两根竖肋和四道横梁连接而成,横梁和竖梁截面尺寸为0.4m×0.4m。

采用ê杆框架梁方案,边坡安全系数经计算,稳定性系数Fs=1.19。如图5-2所示。

六、投资估算 (略)

七、方案对比 (略)

八、结论与建议

针对某处松散体边坡的不稳定(欠稳定)特征,提出相应的工程治理治理措施方案,通过对方案一(挂网喷ê)和方案二(ê杆框架梁)的对比,从工程加固效果和项目投资造价角度分析,推荐采用方案一(挂网喷ê)进行该不稳定区段的松散体边坡综合治理方案。

此次边坡综合治理工程总面积约****m2,主要工程包括ê杆工程、挂网ê喷工程等。项目建设周期约为**个月。工程直接费*****万元,总投资约*****万元

该边坡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省和集团公司等对于¶天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及其经济效益,开展边坡综合治理工程十分迫切而且必要。

项目开展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交通运输、施工作业等条件均较为有利,便于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建议尽快立项并实施。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采场松散体边坡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https://m.gc5.com/ytgc/ytlw/1026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