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体系

摘要:土木工程是所有工程中发展最早、内容最广的工程学科,是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家园、和谐环境的先行手段。早在1991年,该课程即列为勘察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主干专业课程,经过十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探索、完善,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课程教学特色,在培养勘察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等方面,起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的成效汇总如下,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课程
  土木工程是所有工程中发展最早、内容最广的工程学科,是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家园、和谐环境的先行手段。给排水系统、住房、写字楼、工厂、农业设施、各类道路、商店、市场、超市、各类学校、运动场、医院等,都是由土木工程建造的;边坡(滑坡)、泥石流治理、抗洪设施、抗雪崩设施、抗震设施等,是由土木工程实施的;资源开采设施、各类发电站、非开挖工程、污水及生活和工业垃圾处理系统还是由土木工程完成的。在许多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在国家有关深部资源开发的跃深项目中,仍需要土木工程大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岩土工程学科的支持,“岩土工程施工”是讲授这方面内容的重要课程之一。现将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的成效汇总如下,与同行探讨。
  一、“岩土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自1991年始,在讲课教材以及辅助教材上分别选用由常世臣、郑培根、汪多伦编写的《现代基础工程施工》(1991校内出版),郑培根、陈晨、郑午编写的《大口径钻头图谱》(1993年地质出版社),陈晨、蒋荣庆编写《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1994年校内出版),徐龙宪、陈晨等编写的《水文水井及工程钻探》(1997年校内出版),陈晨、陈宝义等编写的《岩土工程施工》(2003年吉林大学出版社),总计同时或先后使用5本教材。在2003年前使用的教材的内容体系如下:总论、工程孔施工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桩基础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锚固技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考虑到“岩土工程施工”课程的完整性,增加了工程勘察钻探和非开挖施工技术内容,并在地基处理技术、桩基础施工等原有内容中突出增加了新的施工技术,讲授时采用了最新的岩土工程技术规范,并将粗线条的规范具体化。整合优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为:总论、工程勘察钻探、工程孔施工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桩基础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锚固技术、非开挖施工技术。形成了具有吉林大学勘察工程专业特色的以钻孔技术为核心兼顾其他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同行的好评。新的“岩土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讲授内容涵盖了目前国内外所有主要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如地基处理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技术、非开挖施工技术等。
  2.课程讲授体系独有。本课程体系是将所有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放在一门课程中介绍。其他院校的这类教材是对某类岩土工程问题--先学习设计后学习施工,放在一门课程中,这种体系的弊端是将一些相同的施工内容(解决不同的岩土工程问题)重复讲授,造成原本就很紧张的学时浪费。本课程体系不但避免了这种情况,而且将各类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相同工序提取出来(如钻孔技术),作为一章专门讲授,避免了施工内容的重复,保证了在学时较少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合理地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
  3.结合科研成果、施工实践。讲授中包含了最新的勘察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如大口径反循环钻头的设计准则、反循环井底流场的净化规律、潜孔锤钻进技术、锚固技术等,这些内容均在教材的相关部分有重点讲授。
  二、“岩土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也积极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1.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将基础理论与施工实践结合起来。对于那些施工地点比较远(不在长春市)而又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比如槽式地下连续墙施工、强夯法、振动水冲法等在进行施工的同时,注意收集现场的技术资料,制作录像带,这在教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不断完善教学网络。课程教材不仅仅是单一纸质教材,它应该是利用多媒体组成的立体化教材,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电子与网络结合的多媒体教材。我们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上课的多媒体课件,各章学习要点讨论问题,练习题等公布在网页上。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3.注重基本试验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设计实验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实习中采用了分解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中,教师按大纲的要求,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实习内容按其内在的施工规律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依序排列的若干个问题组成,完成一个较完整的施工任务。根据相应的子系统数,学生也分成相同数目的小组,由学生独立地思考、研究解决各子系统中的问题。根据工程进度和实习时间,各组学生轮换进入各子系统(工序)中学习。现场实习结束后,组织讨论,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讨和归纳,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的一方的责任,还要有学的一方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共鸣。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在近几年的教学评估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还不定期地向已经毕业的学生发出征询意见函,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对学校内关于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方法的针对性非常强,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很大。有些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毕业单位后,利用在校的半年时间甚至大半年时间,主动了解单位的工程项目,在学校里对此有针对性地充实自己,教师对这种要深入掌握知识的需求更是全力的支持。根据工程建设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动态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
  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方式。平时的课堂口试、期末的开卷笔试、实验成绩相结合。弥补了单项考核的某些不足。对“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试题库不断进行完善,试题库中大小试题约200道,可根据情况删减。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七类。平时的课堂口试,主要为选择和问答类题目,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六、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1.实验室建设。除了以精品课“岩土钻凿工艺学”所建立的三个实验室(钻探设备实验室、冲击回转钻进实验室、泥浆实验室)为依托外,重点依托“复杂条件钻进技术”部级重点实验室。针对岩土工程施工市场的热点变化,在实验项目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三种大直径全面钻进用钻头,拓宽了实验课内容。此外,还新开设了非开挖技术中的机具测试与工艺实验。为弥补实验室教学经费的不足,教师亲自动用制作教具,建立了“冷冻试验台”、“水文水井钻探中的洗井模型”、“岩土工程施工系列钻具”等一批教具。制定了实验室对外开放制度,改变了原来大多数实验课以学生参观、演示性实验,变为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完成包括数据分析、整理在内的全过程。此外,学生可以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对外测试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课堂所讲授的理论,掌握了专业上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建立健全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是岩土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积极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合作,尤其是我们的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大大地提高了实践性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体系
https://m.gc5.com/ytgc/ytlw/1027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