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保证好建筑的质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的变形观测是相当重要的。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对于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又是我们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重点。为了建设出高质量与高性能的房屋,笔者通过对深基坑变形观测的方法及改进措施的研究,来做好建筑质量安全的预防工作,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观测;改进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施工中基坑超过五米的,就归类为深基坑。而在这种深基坑的施工中,我们在其观测与变形性测量中,就要做好定时与专项定人来进行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在这里,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深基坑变形观测出现的问题: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操作过程与要点介绍
1.变形观测数据的主要依据
通过对建筑物常见的变形原因与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按类型的划分来进行不同情况下的防治方案设计。一般来说,建筑物深基坑变形观测的设计数据应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对于变形观测所提要求中提供的数据参数;
(2) 国家性文件与相关规定;
(3) 同行业中对于类似建筑物设计的变形观测方案资料(如图1);
(4) 被观测的对象所处的地层内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与条件要求;
(5) 建筑物的施工进度方案与规划。
2. 深基坑变形观测具体方案
(1)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应包含有沉降观测的数据、倾斜观测也就是垂直度观测的参数、以及位移观测的参数及裂缝观测的相关参数。
(2)变形观测采用的方法
我们通常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来设定变形值的大小,同时设定观测的目标与要求。在现阶段一般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变形观测中,观测的主体内容一般为主体性的基础沉降与主体性的倾斜观测。在这里,我们要考虑的有四个原则点,一是在建筑物类型所规定的沉降值是否为允许范围内的变形,二是倾斜度上是否超出允许值,三是在相对性的弯矩上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四是沉降速度对以上三点的影响力。
(3)如何设定变形观测的周期
在实际变形观测中,我们在设置好的观测点里,要进行稳定与全面性的观测记录。在高层与超高层的观测中,每往上加一层,就要进行一次关于变形的观测操作。直到这种变形过程的稳定与停止,才可以不再进行观测。建筑物的观测次数一般最小要有五次。而在这个过程中,完工后的观测周期可以设定为第一年的一季度一次观测,次年可以拉长到半年一次,此后,可以拉长到每年一次。但应注意,在观测期间,遇到紧急性情况时,要进行临时性的加测。所有的观测都要按照定时定人定量定流程的要求去安排。
(4)对于测量人员的要求
测量人员在这样一个专业性强,操作严谨的观测里,要进行变形观测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同时对于仪器的操作与使用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对于仪器,要满足观测精度的硬性要求,同时要对仪器进行计量上的校正与审核。
(5)如何进行变形观测点的安排
要想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我们就要在变形点的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设计,同时,在科学性与合理性上,要有大局观与精确性,下面为变形观测的安排要点:
在每一种不同的建筑物观测安排中,我们要做好施工上至少三个水准点的准备,同时,这些点不能受到施工的影响与破坏。并且在每一次的观测准备前,都要重新进行水准点的稳定性检测。要明白,稳定的水准点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① 建筑物的四个对角点,中点,及转角处,都为设置常用水准点的安排设计点,因为这些位置对于建筑物的变形与变化上,是可以明显反映出来的。而每个点之间的间距为十米至二十米。
② 当建筑物有后浇带出现,或者有施工缝的设计时,就要在其两侧处设计相应的观测点。
③当正在施工的新建筑物与原有的建筑物存在着连接时,两种建筑物之间的承重墙与承重支柱上都要同时设计好沉降观测点。
二、建筑物的变形种类
建筑变形的种类分为静态与动态。静态的变形是指在时间长度的影响下,建筑物所产生的变形。而动态的变形则是指在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建筑物所产生的变形。并且这种变形是在以外力为函数的动态体系下对于某个时间点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瞬间性的,也是随机性的。比如,我们在对某个建筑物进行爆破作业时,那么这里的爆破产生的作用力对于该建筑物周边的建筑所产生的变形即为动态变形的一种。而后,由于爆破结束后的长时间段里,这些建筑所产生的时间性沉积后的变形,就为静态变形。这两种变形的影响力是相互的。
三、变形观测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深基坑变形观测出现的几种情况
(1)变形基准点与观测点设置时间
在反映边坡的基本变形情况时,我们要在其支护结构与降水井完全完工后,与基坑的挖掘完成后,才能进行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设置。
(2)边坡变形对选点的影响
如果边坡有变形的情况发生时,那么对于基准点的影响就要更大。所以,我们在设置相应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时,就要在沉降观测与基准点的设置上,进行准确有效的地点选定。
(3)观测时间与周期的设置
当建筑物的观测时间不确定,未做明确观测计划,且周期性没有得到重视,那么最终生成的观测成果曲线图就会无法保障其可靠性。
2 变形观测方法的改进措施
1)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观测的技术人员对于基本的观测理论与操作要求掌握不到位,其次,对于观测的严谨性不重视。
改进措施:所有观测点要在保障稳定性的基础上,做到不受施工影响。
2)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当基准点发生位移时,就会产生与观测点之间的变形,这种情况下,就会与建筑物的实际变形值混合,最终无法得到真实数据。
改进措施:观测点的设定应沿支护结构均匀设计。且要做到重点管线的观测点分布。同时做好间距十米到十五米的设定。
3)对于第三种情况,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操作人员对第一次变形值数据没有进行读取,就会出现观测结果与实物不同步。对于观测周期的设定上,如果与实际施工进度脱节,就没能做到与实际变化相一致的测量进度,那么就不能起到指导施工的效果。
改进措施:每次深基坑开挖施工时,观测的间隔期不能大于两天,这样就能保证基坑的施工与观测为同一节奏。 最后,在深基坑已经完工三十天以后,这时的观测周期也不能大于十天。当出现变形情况加速时,要做好观测周期的频率调整。
4)对于第四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知道,施工方没有完全把沉降变形的操作视为重点,这就让观测点的制作与设置上出现了问题。
改进措施:我们对于观测点要保持其稳定性,对于施工中的影响与人为性的破坏要坚决避免。可以采取标记明显标识,与墙面或者柱子保持距离,同时,要把观测点的视线条件和上方的垂直空间提前做好预留工作,并且在资料的收集上,做到准确有效,完整。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深基坑的变形观测,我们可以知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其变形的观测与数据的控制,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与完工后的一个重点。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这项工作。对于进行变形观测的技术人员,要认真仔细进行观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从而在施工质量控制上,做好每一步的质量保障,最终在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上,完成高效优质的目标,在建筑物的性能上,做到符合设计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为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张增全. 基坑降水沉降监测的意义和实施[J]. 河北水利.2007(6)
[2] 刘彪. 略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与实践[J]. 建材发展导向.2011(11)
[3] 周广东. 邻近建筑施工、地基加固对既有房屋沉降影响的分析研究[J].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2005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观测;改进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施工中基坑超过五米的,就归类为深基坑。而在这种深基坑的施工中,我们在其观测与变形性测量中,就要做好定时与专项定人来进行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在这里,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深基坑变形观测出现的问题: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操作过程与要点介绍
1.变形观测数据的主要依据
通过对建筑物常见的变形原因与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按类型的划分来进行不同情况下的防治方案设计。一般来说,建筑物深基坑变形观测的设计数据应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对于变形观测所提要求中提供的数据参数;
(2) 国家性文件与相关规定;
(3) 同行业中对于类似建筑物设计的变形观测方案资料(如图1);
(4) 被观测的对象所处的地层内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与条件要求;
(5) 建筑物的施工进度方案与规划。
2. 深基坑变形观测具体方案
(1)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应包含有沉降观测的数据、倾斜观测也就是垂直度观测的参数、以及位移观测的参数及裂缝观测的相关参数。
(2)变形观测采用的方法
我们通常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来设定变形值的大小,同时设定观测的目标与要求。在现阶段一般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变形观测中,观测的主体内容一般为主体性的基础沉降与主体性的倾斜观测。在这里,我们要考虑的有四个原则点,一是在建筑物类型所规定的沉降值是否为允许范围内的变形,二是倾斜度上是否超出允许值,三是在相对性的弯矩上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四是沉降速度对以上三点的影响力。
(3)如何设定变形观测的周期
在实际变形观测中,我们在设置好的观测点里,要进行稳定与全面性的观测记录。在高层与超高层的观测中,每往上加一层,就要进行一次关于变形的观测操作。直到这种变形过程的稳定与停止,才可以不再进行观测。建筑物的观测次数一般最小要有五次。而在这个过程中,完工后的观测周期可以设定为第一年的一季度一次观测,次年可以拉长到半年一次,此后,可以拉长到每年一次。但应注意,在观测期间,遇到紧急性情况时,要进行临时性的加测。所有的观测都要按照定时定人定量定流程的要求去安排。
(4)对于测量人员的要求
测量人员在这样一个专业性强,操作严谨的观测里,要进行变形观测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同时对于仪器的操作与使用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对于仪器,要满足观测精度的硬性要求,同时要对仪器进行计量上的校正与审核。
(5)如何进行变形观测点的安排
要想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我们就要在变形点的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设计,同时,在科学性与合理性上,要有大局观与精确性,下面为变形观测的安排要点:
在每一种不同的建筑物观测安排中,我们要做好施工上至少三个水准点的准备,同时,这些点不能受到施工的影响与破坏。并且在每一次的观测准备前,都要重新进行水准点的稳定性检测。要明白,稳定的水准点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① 建筑物的四个对角点,中点,及转角处,都为设置常用水准点的安排设计点,因为这些位置对于建筑物的变形与变化上,是可以明显反映出来的。而每个点之间的间距为十米至二十米。
② 当建筑物有后浇带出现,或者有施工缝的设计时,就要在其两侧处设计相应的观测点。
③当正在施工的新建筑物与原有的建筑物存在着连接时,两种建筑物之间的承重墙与承重支柱上都要同时设计好沉降观测点。
二、建筑物的变形种类
建筑变形的种类分为静态与动态。静态的变形是指在时间长度的影响下,建筑物所产生的变形。而动态的变形则是指在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建筑物所产生的变形。并且这种变形是在以外力为函数的动态体系下对于某个时间点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瞬间性的,也是随机性的。比如,我们在对某个建筑物进行爆破作业时,那么这里的爆破产生的作用力对于该建筑物周边的建筑所产生的变形即为动态变形的一种。而后,由于爆破结束后的长时间段里,这些建筑所产生的时间性沉积后的变形,就为静态变形。这两种变形的影响力是相互的。
三、变形观测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深基坑变形观测出现的几种情况
(1)变形基准点与观测点设置时间
在反映边坡的基本变形情况时,我们要在其支护结构与降水井完全完工后,与基坑的挖掘完成后,才能进行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设置。
(2)边坡变形对选点的影响
如果边坡有变形的情况发生时,那么对于基准点的影响就要更大。所以,我们在设置相应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时,就要在沉降观测与基准点的设置上,进行准确有效的地点选定。
(3)观测时间与周期的设置
当建筑物的观测时间不确定,未做明确观测计划,且周期性没有得到重视,那么最终生成的观测成果曲线图就会无法保障其可靠性。
2 变形观测方法的改进措施
1)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观测的技术人员对于基本的观测理论与操作要求掌握不到位,其次,对于观测的严谨性不重视。
改进措施:所有观测点要在保障稳定性的基础上,做到不受施工影响。
2)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当基准点发生位移时,就会产生与观测点之间的变形,这种情况下,就会与建筑物的实际变形值混合,最终无法得到真实数据。
改进措施:观测点的设定应沿支护结构均匀设计。且要做到重点管线的观测点分布。同时做好间距十米到十五米的设定。
3)对于第三种情况,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操作人员对第一次变形值数据没有进行读取,就会出现观测结果与实物不同步。对于观测周期的设定上,如果与实际施工进度脱节,就没能做到与实际变化相一致的测量进度,那么就不能起到指导施工的效果。
改进措施:每次深基坑开挖施工时,观测的间隔期不能大于两天,这样就能保证基坑的施工与观测为同一节奏。 最后,在深基坑已经完工三十天以后,这时的观测周期也不能大于十天。当出现变形情况加速时,要做好观测周期的频率调整。
4)对于第四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知道,施工方没有完全把沉降变形的操作视为重点,这就让观测点的制作与设置上出现了问题。
改进措施:我们对于观测点要保持其稳定性,对于施工中的影响与人为性的破坏要坚决避免。可以采取标记明显标识,与墙面或者柱子保持距离,同时,要把观测点的视线条件和上方的垂直空间提前做好预留工作,并且在资料的收集上,做到准确有效,完整。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深基坑的变形观测,我们可以知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其变形的观测与数据的控制,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与完工后的一个重点。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这项工作。对于进行变形观测的技术人员,要认真仔细进行观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从而在施工质量控制上,做好每一步的质量保障,最终在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上,完成高效优质的目标,在建筑物的性能上,做到符合设计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为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张增全. 基坑降水沉降监测的意义和实施[J]. 河北水利.2007(6)
[2] 刘彪. 略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与实践[J]. 建材发展导向.2011(11)
[3] 周广东. 邻近建筑施工、地基加固对既有房屋沉降影响的分析研究[J].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