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通过对已建典型道路软土地基进行现场工程调研结果,对软土的工程性质,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针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特点,建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多属性决策模型,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选。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
一、软土地基分析
土作为一种多孔介质,其物理性质对力学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软土的低抗剪强度就与其高含水量、高孔隙比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从土的物理性质往往能对土的力学性质做出一些粗略的估计。软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随着古地理、气候、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软土一般是指在滨海、湖泊、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低的软塑到流塑状态细粒土,各地软土形成环境、年代等条件千差万别,其分布、厚度、性质各不相同,水方向有差异性、垂直方向也具不均匀性,所表现出的抗剪强度、压缩性、透水性等特性也不一样。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及淤泥质土、吹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组成的。淤泥和淤泥质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粘性土,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软土地基概念的扩大与延伸,指压缩层主要由承载力较低、压缩性不太高的亚粘土、饱和粘土、细砂及淤泥组成的地基,主要包括对不属于《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含水量较高,孔隙率较大,抗剪强度较低,承载力差的粘性土、粉性土;对于有以上列出的软弱土以及相间有薄层砂土,卵、砾石层而总体地基强度不能满足人工构造物或路基基底强度要求的地层。实际相对来说软弱地基对公路的危害程度小于软土基地。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物沉降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荷载的大小与分布;另一方面取决于地基土的压缩特性。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夯实、置换、排水固结、加筋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以改善地基土的剪切性、压缩性、振动性和特殊地基的特征,使之满足上部拟建工程的要求。根据道路或上部建筑物(构筑物)对地基的各种要求和天然地基条件,可先确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天然地层的范围及地基处理要求;根据天然地层的条件、地基处理的具体要求、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应用经验、机具设备、材料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深层搅拌法,强夯固结法,排水固结法(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等。(1)置换: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部分或全部软弱土或不良土,形成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这样一来,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适用于软弱土层位于地基表面且最大深度一般在3m,最大不超过5m的情况。(2)排水固结:土体在一定荷载作用下固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3)灌入固化物:向地基中灌入或拌入水泥,或石灰,或其他化学固化材料在地基中形成复合土体,以进行地基处理。(4)振密、挤密:采用振动或挤密的方法使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主要包括: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砂桩法、挤密碎石桩法(括振冲挤密碎石桩、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冲锤成孔挤密碎石桩和一千振成孔碎石桩等)、孔内夯扩挤密桩法、爆破挤密法、土桩和灰上桩、以及夯实水泥土桩法等。(5)加筋:在地基中设置强度高、模量大的筋材,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强度高、模量大的筋材可以是钢筋混凝土,低强度混凝土,也可以是土工合成材料等。(6)冷热处理:通过冻结,或焙烧、加热地基土体改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冻结法、烧结法。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考虑环保要求,初步确定采用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视需要进行现场试验或补充调查;进行地基处理施工设计、地基处理施工,通过监测、质量检验、反分析,对不符合要求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进行设计修改、补充,符合要求的就可作为人工地基进行下步工作。
本文对通过对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可更好的指导软土地基工程施工。对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工程项目。针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特点,建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多属性决策模型,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选,这对类似软土地基工程的处理及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刘玉卓主编.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自道全.薄层加载预压捧水固结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J].山西交通科技.2001,13(6):15~16
[4]唐维国等.CFG桩复合地基的原理设计及经济比较[J].岩土工程界.2001,7(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