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山区人工挖孔桩常见的事故进行分类,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案措施,对于避免或减少山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常见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山区;人工挖孔桩;安全管理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依赖大型机械协助和能大面积开挖,挖孔桩要比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从而在公路、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场地狭窄,场地不平,地质复杂的,地基软弱山区是一种最佳的、经济适用的地基处理办法。但山区人工挖孔桩井下工作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作业条件差、地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并有可能伴有有害气体、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护壁坍塌等不安全因素,造成孔桩作业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针对山区人工挖孔桩存在的一些安全通病和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方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杜绝人工挖孔桩事故的发生。
一、山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常见安全风险分析
山区人工挖孔桩的各种常见安全事故主要有:孔桩内操作人员被底下有害气体中毒昏迷甚至死亡而发生的窒息中毒事故;因上下孔桩的作业人员未采用软扶梯或其他安全措施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孔口石块或杂物、提升物料溢出物、因绑扎不牢而滑脱的土石等掉入孔内砸伤正在孔中的施工人员而发生的物体打击事故;孔内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而发生触电事故;提升机构或电动绞架发生配重掉落,钢丝绳滑脱等而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深孔突然涌水、流沙淹没操作人员,孔桩周围土体位移或未按设计要求做护壁而发生坍塌事故。因此山区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各种常见安全事故类别可分为窒息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其中窒息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在人工挖孔桩的施工的事故中占较大的比率。
二、山区人工挖孔桩施工常见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主要方面。而人的因素又可细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物的因素又可细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两个方面,故针对山区人工挖孔桩事故的原因分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行为,主要表现为安排无孔桩作业经验人员从事孔桩施工,施工现场人工挖孔桩大多数作业人员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数人一组、夫妻桩、兄弟桩、叔侄桩、老乡桩等比比皆是,大多数农民工未进行专业性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违章安排这些作用人员进场作业。
②不具备人工挖孔桩作业资格人员擅自人工挖孔桩作业,根据《建筑施工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凡从事特种作业或特种环境作业人员要定期体检,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以及其他不适合深孔桩作业人员不得从事人工孔桩作业。
③人的操作失误。
2、从管理缺陷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施工现场人工孔桩作业人员流动快,落实有关人工挖孔桩作业安全有关管理规定有难度,对于人工孔桩作业管理流于形式。
②未编制人工孔桩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即使已编制的方案存在审批不全,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操作性,无法指导施工,由于一些施工方案在未进场前已经编制,千篇一律,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泛泛而谈,罗列一列原则性口号,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因而流于形式。
③未按有关人工孔桩作业规范、标准对人工孔桩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经常出现作业人员施工场地也没熟悉,一进施工现场就下桩作业,有时连口头教育也未做。
④公司、项目、安全员三级安全检查网络未建立,常规的安全检查不落实,施工项目整改也不到位。
⑤监理单位未正确履行安全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只重视工程质量,忽视安全监理,错误认为安全是施工单位做的,因而不督促施工单位健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3、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人工孔桩作业前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孔桩施工部位的地质水文勘测资料,没有事前分析地质复杂性,可变性。对于已成型或开挖深度大于10米,隔天作业前应采取专门通风设施伸入桩底将有毒气体赶上桩外,再采取活物实验或采取其他方法检验达标方后可下桩作业。
②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主要表现为孔桩口防护不到位、上下孔桩未按强条设置软扶梯及其他可靠上下孔桩措施、深孔作业人员作业区域防护棚设置不到位、提料桶与提升钢丝绳之间提升挂钩不闭合,存在开口脱钩现象、提升钢丝绳的绳卡只装一个,钢丝绳直径偏小或者磨损程度已达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也不更换。
③劳动防护用品缺陷,主要表现为作业人员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存在缺陷、破损、断裂、失去防护功能。
4、从作业环境不良分析主要分以下原因:
①露天流动作业,安全防护设施自然腐蚀,人为磨损等隐患增加。
②特殊作业存在危险性,比如强高温作业,有毒气体,护壁坍塌,地下水等,都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及救援措施,认真交底,严格检查。
三、人工挖孔桩事故的预防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对山区人工挖孔桩事故的预防措施也可以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作业环境不良这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减少杜绝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各类伤害事故。
1、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违章成本。对于施工现场的“三违”行为,企业负责人要充分的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要有决心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通过大幅度的提高违章成本,通过抓典型、树标兵等形式提高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要使企业所有人都意识到,违章是得不偿失的,违章是必受惩罚的,从制度上杜绝一部分人的侥幸心理。提高违章成本可以从经济层面上断绝部分项目经理、分包负责人的违章冒险意识,一些具有承包性质的项目经理、分包负责人“经济意识”太强,总爱算经济帐,绝对安全投入划不来,喜欢冒险蛮干,只有加大违章的成本,大到使他们承担不起才行,以杜绝他们的冒险念头。 2、对管理缺陷的控制措施有:根据当前国家、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及时更新,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项目和员工,使企业的管理、作业制度化、程序化。要重视教育、交底工作;要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改。
3、针对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触电,窒息中毒等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安全措施有:
①预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有: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预防高处坠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孔桩作业区采取带警戒色钢管双护栏防护措施隔离,并设安全标准。地面孔口必须设护栏,高度不低于1.2米且有防落物护板,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孔口机械操作人员不准离开岗位。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佩戴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鞋,井口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和系保险钩,桩孔洞口应设置应急悬挂软爬梯,并随桩孔深度放长,供人员上下孔桩使用电动吊篮或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坠落安全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级上下,作业人员上下井时必须乘坐专用安全吊笼,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吊桶(或土筐)、吊绳等方式上下井,上下孔桩必须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挖孔桩作业人员下班休息前,必须盖好孔口,采用钢管焊接钢板网将孔口封闭围挡,钢板网必须有一定的冲击力,确保人员不坠入孔桩内。
②预防机械伤害安全措施有: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预防机械伤害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施工中,现场的作业人员都应配合项目机电人员认真检查提升机的轱辘轴、支架、吊绳、配重、挂钩、保险装置和吊桶(或土篮)、刹车制动等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防护措施是否安全到位和正确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机电人员报告,并在修复及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方准许正式使用。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垂直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钢丝绳卡是否设置三个,钢丝绳直径是否满足规范、标准要求,钢丝绳磨损是否超标,严禁提升机带病作业,严禁钢丝绳滑脱。严禁采用钢管,木头等作支架,沙袋等做配重而发生倾覆事故。
③预防物体打击安全措施有: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预防物体打击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混凝土护壁浇筑前,应注意高出井沿(厚度与护壁相同),保护井口和防止物体滑落井内伤人。孔内运出的土石料应堆放在离井口以外的地方并及时清理出场,在井口周边1米范围内不堆放杂物,保持作业场所整洁,砼护壁不得放置与施工无关的工具和站人。孔桩口应该严格管理,每个孔桩口应设置高于地面20cm的护板,防止地面石头或其他杂物等被踢入桩孔内。作业井口保证有人配合作业,不得随意变换。桩孔下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好绝缘胶鞋、桩孔口与下部作业人员应有可靠的联络设施。当井下有工作人员作业时,井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应密切注意井下作业状况,并做到井下人员轮换作业,地面孔口作业人员需待井下作业人员上来后方可离岗。利用提料桶运土时必须保证钢丝绳与提料桶之间三个绳卡正确固定,并采用保险钩,防止提料捅滑脱,严禁使用开口销。提料桶采用电动绞架提放时,上下对准桩孔中心,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提升设备超载运行,上下班前对提升架及轨道进行检查,工作时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找出原因,认真检修,不准带病作业。提料桶不能装的太满,防止提升过程逸出物落物砸伤孔底作业人员。井孔上下设立可靠的联络信号或喊话等方式经常与井下保持联络,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帮助井下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撤离井底返回地面。当孔较深时,井孔内必须设置半圆形井下作业人员防护棚,防护棚上层用弹型钢网下层用模板或钢板制作,在吊运物料时,井下人员应紧贴护壁站在半圆形防护棚下,以防落物伤人。半圆形钢筋防护网设置时应随进尺深度下移固定,始终保持在设置高度范围内。
④预防孔壁坍塌安全措施有: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预防坍塌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人工挖孔桩开挖顺序,应采取间断挖孔方法,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防止成孔过程中因邻桩混凝土未初凝而发生窜孔现象。单桩挖孔应先中间后周边,并按设计桩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开挖桩孔爆破施工时,严格执行有关的爆破规程。在边坡不稳区域特别是施做人工挖孔抗滑桩时,要严格定时对桩孔位移观测点进行量测,雨季加强观测频率,发现超出位移正常值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井口上方搭设临时防雨棚,防止雨水进入孔内。在熟悉场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挖桩孔按要求做钢筋混凝土护壁,特别是直径在1.2米以上孔桩,砼护壁每节1米,可加配适量钢筋,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每节护壁混凝土应保证设计厚度、同心度、直径及垂直度,每挖成一节就应及时绑扎钢筋支模并浇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浇灌要周围同步上升,振捣密实,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第二天继续施工。严禁不按设计要求不作混凝土护壁,严禁采用挖地道的挖法。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变化情况,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井圈护壁变形、有害气体、不明物等,发现问题及时回到井上报告项目管理负责人员采取措施处理解决。每节挖空进尺深度应根据实际土质和地下水位而定,地下水压力较大,出现较多涌沙、涌泥等可采用降水方案,并在钢筋沿护壁插下,然后用草袋子或麻布之类的物品先堵住流砂和流泥,在清孔绑筋支模浇灌混凝土护壁。发现烂井时应另行编写处理方案,由项目经理部组织专门人员讨论实施,处理时专职安全员应在井上负责观察,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绳。扩底桩孔应做到:当孔底扩头可能会引起孔壁失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审核后方可施工,已扩底的孔桩要及时浇注桩身,不能立即浇注桩身应暂时不扩底,以放扩大头塌方。
⑤预防触电安全措施有: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预防触电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施工现场的一切临时用电安装和拆除必须有特种作业证和上岗证的专业电工操作。井底抽水时,原则上应在挖孔作业人员上到地面后在合闸抽水,然后立即关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孔内抽水用电设备未级电箱应采用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和TN-S系统,使用潜水泵或手持机具的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为15毫安,漏电动作时间0.1秒,电缆应采用潜水电机防水橡皮护套电缆,不得有接头,且应架空敷设,不得承受外力,还应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严禁使用绝缘性差护套线或石棉线。如遇水量较大需边抽水边挖的,应在项目经理同意下采取足够的安全防护(如穿密封绝缘服),并有专人监护并设置专门保护电源时方可进行井下作业,井孔内作业应采用安全电压,防水带罩灯泡,防水绝缘电缆引下进行照明。
⑥预防窒息中毒安全措施有: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预防窒息中毒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地下特殊地层中因有机物腐化或其他化学物质往往含有CH4 、SO2 、H2S 或其他有毒气体,可能造成毒气中毒甚至死亡事故,故当挖孔深度超过一定深度时,每日开工前应检测井下有无危害气体和不安全因素,孔深大于10m以及腐殖质土层较厚时,应有专门送风设备,风量不应小于25L/s,采用风力压管引至井底进行送风,特别是对存在臭水、污泥和异味的深孔,下井作业前必须对井内送风,送风时间要超过20分钟以上,并用小动物(如鸡)等检测,确认无有毒气体后方可下井,作业过程中要不间断送风,以防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地面还需常备氧气瓶等急救设备,根据情况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并根据事故调查处理相关规定报相关部门。
⑦当遇到孤石、强风化岩石时,可在孔内进行松动爆破但事先必须编制爆破方案,由专业作业人员进行。井内实施爆破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控制药量和布眼。井下人员必须全部从井孔内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外,并设置警戒哨,确定爆破危险区内无人、畜及机械设备、车辆等之后方可进行爆破。爆破时,井口进行覆盖。爆破后,先向孔内强制送清洁空气,排除有害气体,待有害气体排完后方可下井作业。
⑧在挖孔作业过程中,各作业班组必须认真填写日报表,并对存在隐患问题及时整改。经审批认可后组织施工。
结语:通过对山区人工挖孔桩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手段,通过对相应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山区人工挖孔桩事故的认识,加强现场管理,投入必要的防护设施,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实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不断消除人工挖孔桩事故隐患,逐步减少和避免人工挖孔桩事故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