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锚杆静压桩施工方案 —— 后附工艺标准详解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某项目研发及生活配套用房项目1标,本工程位于××,由于甲方设计变更,导致需要在地下车库主体结构完成后,再后续补桩。桩数总量70根,250*250方桩。

1.2编制依据

A该工程设计院桩位布置图

C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

E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F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G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H钢筋混凝土锚杆静压桩图集(2009沪G504)

1.3工程量概况

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桩统计工作量如下:

二、工程目标

三、 施工总体安排

四、本工程特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4.1工程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特点及难点在于施工场地位于地下一层,材料及设备难以进场。

4.2工程特点及难点的相应解决预案

针对以上特点及难点,解决预案如下:

经过与总承包单位沟通后我,我司桩主材及施工设备从后浇带处吊运至现场,桩主材吊运至现场后再用劳动车短驳至施工现场。

五、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5.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沉桩可行性分析及桩机选型

5.1沉桩可行性分析及场地处理措施

根据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及结合场地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再结合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我们采用100吨和50吨的千斤顶相结合进行压桩机施工,上部压力较小的用50吨千斤顶,它的截面小压桩快,进入持力层后压力大,用100吨千斤顶 ,确保压桩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5.2桩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大量、密集的挤土桩在沉入饱和软粘土地基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使沉桩区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和深层土体发生水平、竖向位移,并可能导致已沉入的桩偏位、扰曲和上浮,给邻近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造成损害。

本工程应合理安排沉桩流程,原则上宜从主楼一侧打一排封闭桩,再根据周边距离较近已有建筑物和管线处先施工,沉桩流程根据周围管线、原有建筑物及设计要求施工前上报监理等有关部门。

考虑场地周边环境,注意适当控制沉桩速率、防止沉桩施工对已有建筑物及地下各类管线造成损坏及影响。建议请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对主楼和管线进行监测。压桩单位应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进行施工流程安排,如果土体位移的量过大,要对桩孔预先取土,取土深度为10米左右,取土的直径为15MM。

5.3压桩工艺及流程

5.3.1工艺简介

锚杆静压桩是锚杆和静力压桩结合形成的一种桩基础施工工艺,它是通过在基础上埋设锚杆固定压桩架,以建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用千斤顶将桩段从基础中凿出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中,然后将桩尖与基础浇结为一体,来增加整体基础的荷载力,使建筑物荷载由锚杆桩与原有地基土共同承担。

5.3.2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原理:

通过锚杆桩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层深处,从而减少浅层土体的附加应力,使得加固部位浅层土体的压缩变形减少或停止,从而达到稳定建筑物沉降或上浮的目的,在本工程锚杆桩承担上部荷载。

5.4压桩工艺流程图

确定桩位→开孔→核对压桩孔→清理压桩孔及埋设锚杆→安装压反力架→运桩→吊装→校正桩身垂直→压桩→记录→接桩→压桩→送桩入底板下→压桩结束

5.4.1确定桩位:本工程围在新建承台上预留出的压桩孔上进行施工施工前先根据图纸进行桩位复核。

5.4.2核对清理桩孔:请甲方会同监理和总承包单位根据图纸将桩的中心位置复核是否有偏差,在桩孔偏差无误后将孔内的建筑垃圾清理干净,且用钢钎试探一下在1米左右是否有石块等障碍物。

5.4.3埋设锚杆:根据桩孔的中心位置布置4~6根锚杆,在基础浇筑前预埋锚杆。

5.4.4安装反力架:人工将桩架垂直竖起后根据锚杆的位置将桩架的固定底角钢板4根锚杆上压两层垫片,然后在进行螺帽固定,在全部固定前要分两个方向垂直观察桩架是否垂直度在1%范围以内。

5.4.5运桩到位:一般性桩的堆放不超过4层,本工程比较特殊,是在地下车库内施工,车库出入口的高度比较低,大型车辆和吊车不好进入车库,预制桩从桩厂到达现场后用吊车卸到车库内然后将桩用劳动车短驳至车库内压桩区域,在叉车运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桩,以免碰坏、摔断桩。

5.4.6吊装对位校准垂直度:

5.4.7压桩

5.4.8接桩:本工程由于是地下车库抗拔桩,所以用的接桩角钢为<63*6等边角钢,长度为340MM,

5.4.9压桩直至结束,送桩到设计标高,清理桩孔

电焊结束后,,经监理及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冷却1分钟后压桩到地下室底板上标高,然后清理现场,移桩架到另外一桩孔。

5.5压桩要点

a.压桩前先清除各种障碍物预埋锚杆以满足施工要求。

b.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施放轴线桩位,设置轴线控制点和水准基点,交监理复核签证,桩位中心设置临时标桩。

c.桩起吊采用单点吊时,吊点应按照规范要求,严禁远距离拖拉。

d.插桩前应对桩位样桩进行复核。在确认样桩准确的情况下方可插桩。

e.插桩就位后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控制,桩插入土中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

f.压桩以标高控制为主。

g.桩接头焊接完后,焊缝应在自然条件下冷却1分钟以上方可继续沉桩。

h.接桩焊接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i.桩压至自然地坪附近,用一定长度的送桩器将桩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中心线应与桩身中心线吻合一致,外径与桩外径相配合,送桩结束,即拔出送桩器,并应及时将桩孔填盖。

j.压桩时应详细、准确地填写压桩记录。由记录员记好各过程的压桩力。

5.6压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本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估计会发生压坏、压歪等问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工艺操作上的原因,有桩的制作质量上的原因,也有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因此,发生这些问题时,必须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压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4、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主要原因

1. 压桩设备选型不合理,千斤顶吨位小,能量不足。

2. 压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

3. 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 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 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 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相应对策

1. 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 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 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避开停电时间施工。

4. 详细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透镜体等。

5. 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 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 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主要原因

1. 桩架没有调平。

2. 桩架底脚固定锚杆螺丝松动导致桩架不垂直。

3. 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4. 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5. 地下障碍物、场地下陷等影响。

6. 送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7. 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8. 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9. 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

相应对策

1. 拧紧螺丝,调整桩架至垂直满足要求。

2. 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其垂直度。

3. 送桩孔应及时回填。

4. 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暗滨的分布和填土层的特性及其分布状况,预先清除地下障碍物、处理暗浜等。

5. 施工时应确保送桩杆、压头、桩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沉桩过程中随时校验和调正。

6. 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

7. 提高施工焊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主要原因

1. 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

2. 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古河道切割区未察清楚,造成设计桩长不足,桩尖未能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

3. 试桩时休止期没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压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

相应对策

4. 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且采用不同的桩长。压桩施工时除标高控制外,尚应控制最终压入力。

5. 当压桩时发现某个区域最终压桩力明显比其它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堪以查清是否存在古河道切割区等不良地质现象。针对特殊情况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来满足设计承载力。

6. 试桩的休止期一定满足规范规定,试桩时桩周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压桩等作业。

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主要原因

1. 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

2. 地面至持力层层间存在硬透镜体或暗浜。

3. 地下有障碍物未清除掉。

压桩顺序和压桩进度安排不合理。

解决措施

1. 按照持力面的起伏变化减小或增大桩的入土深度,压桩时以标高控制为主外,还应以压入力作参考。

2. 配备有足够压入能力的压桩设备,提高压桩精度,防止桩体破损。

3. 用钢送桩杆先进行桩位探测,查清并清除遗漏的地下障碍物。

4. 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合适的日沉桩数量。对有砂性土夹层分布区,桩尖可适当加长,压桩顺序应尽量采用中心开花的施工方法,严禁形成“封闭”桩。

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主要原因

1. 由于制桩质量不良或运输堆放过程中支点位置不准确.

2. 吊桩时,吊点位置不准确、吊索过短,以及吊桩操作不当。

3. 压桩时,桩头强度不足或桩头不平整、送桩杆与桩不同心等所引起的施工偏压,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4. 送桩阶段压入力过大超过桩头强度,送桩尺寸过大或倾斜所引起的施工偏压。

5. 桩尖强度不足,地下障碍物或孤块石冲撞等.

压桩时桩体强度不足,桩单节长度较长且桩尖进入硬夹层,桩顶冲击力过大,桩突然下沉,施工偏压,强力进行偏位矫正,桩的细长比过大,接桩质量不良,桩距较小且桩布较密。

相应对策

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值70%方可起吊脱模,达到100%方可施工。运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上下支点应对齐。

吊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起吊均匀平稳,水平吊运采取两点吊,吊点距桩端0.207L。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L为桩长)。起吊过程中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它物体碰撞。

使用同桩径的送桩杆,保持压头、送桩杆、桩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偏压。

确保桩的养护期,提高砼强度等级以增强桩体强度。桩头设置钢帽、桩尖设置钢桩靴等。

根据地基土性和布桩情况,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

保证接头质量,用楔型垫铁填实接头间隙。提高桩的就位和压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压入时应保证一根桩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5.7方桩控制及验收

5.7.1桩的堆放

①堆桩场地应平整、坚实及排水畅通。

②听从沉桩施工人员的要求,堆放平整并尽量靠近沉桩区域以方便沉桩施工和加快沉桩进度。

③桩的堆放位置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严禁超距离和偏心起吊。

④多层堆放时,每层间应设垫木,垫木应水平稳定,上下对齐。

⑤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

5.7.2桩的验收

本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是预制钢筋混凝土锚杆桩,因此做好桩身质量的验收与检验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施工现场应设专职人员对桩的质量进行验收与检验。

验桩时由专职人员及时向制桩单位索取桩的质量合格证明依据,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表7.1.10要求对商品桩的外观质量进行现场验收,验收时应有以下资料:

①供应商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

②制桩材料(钢筋、水泥、黄砂、石子)的质量保证书及材料复试证明单;

③钢筋隐蔽验收记录;

④砼试块强度测试报告;

⑤预制桩验收记录;

5.7.3桩的外观质量检验

由专职人员对桩的外观情况逐根或抽样检验,检验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如下:

①桩身是否有裂缝出现,表面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0.5倍,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20mm。

②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桩边长的一半。

③检查接桩头表面的平整度及其与桩帽的密实情况,检查时可用

小锤轻击检查其严密程度和范围。④桩身表面蜂窝深度不得超过10mm,蜂窝面积不得超过桩表面积的0.5%。

⑤桩顶和桩尖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以及不得有钢筋裸露现象。

⑥桩的实际长度是否满足设计长度。

注:对资料不全及质量检验不合格必须作退货及报废处理。

六、保证质量的管理及技术措施

6.1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表

6.1.1质量控制依据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4、有关桩基施工图及其施工说明

6.1.2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表

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表

6.5 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1、施工前应测放好桩位轴线,做好控制点并做好标志,定出桩位并插好样桩,桩定位时定位偏差纵横轴线均严格控制在1cm以内。正式压桩前桩位样桩要复核正确。

2、压桩施工必须以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数据为信息,根据建筑物变形的速率和数值,安排压桩流程和压桩速度。施工前,先试压2个孔的锚杆静压桩,压力数据及时反馈设计部门,以设计整桩的设计压力值及设计桩长。当需要截除桩头时,应先用楔块把桩固定,然后方能截除桩头,严禁在悬臂状态截桩头。

3、桩垂直插入时要与样桩对正,桩身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 0.5%,桩垂直度用经纬仪双向控制 ,桩架要保持平稳,压桩时应随时检查桩架垂直度,确保锚杆桩的反拉力满足施工要求。

4、压桩孔应开成上大下小的棱台体,压桩架要保持垂直,应均衡拧紧锚固螺栓的螺帽,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拧紧松动的螺帽,压桩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检查桩和桩架的垂直度,超过1%应及时调整。如桩已压斜,应尽可能拔出桩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砂土回填后再进行施工。

5、接桩时应做到上下桩垂直对齐,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接头弯曲矢高不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焊接时检查桩帽是否平整、干净,尽量缩短接桩时间,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虚焊、漏焊。

6、当班施工人员必须指定专人做好施工记录,如实记录压力值及施工过程等,保证资料的完整、正确,要按编好的桩号对号记录。

7、施工应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对监理所提出的技术要求要积极配合。

8、对方桩要逐根进行质量验收。并按标准进行外观检查,桩的强度达到70%时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压桩。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桩。

9、在压桩过程中出现桩身突然下沉、倾斜、弯曲、桩头损坏、地下水溢出或周围土隆起等情况应停止压桩,及时向甲方及有关部门反映,研究处理后再压桩。

七、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计划表

7.1劳动力计划表

7.2机械设备计划表

7.3各项材料计划表

附: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标准

l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锚杆静压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1.2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一般宜用E4303牌号。

2.1.3 硫磺胶泥(接桩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书。

2.1.4 型钢(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2.1.5 锚杆: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当压桩力小于400KN时,用M24锚杆,当压桩力在400—500KN时,采用M27锚杆。

2.1.6 主要机具:锚杆静力压桩机、风动凿岩机、运桩小车、2t电动葫芦、千斤顶、索钢丝绳、桩钢帽、硫磺胶泥溶解炉等。

2.2 作业条件:

2.2.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检查办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应设在不受压桩影响的位置,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2.2.2 查清已有建筑物的地下管网,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2.2.3 采用托换基础压桩工程时,需按设计要求,开凿压桩孔及埋设好锚杆。

2.2.4 压桩场地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2.2.5 压桩验桩。施工前必须压试验桩,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压入力,并校验压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2.2.6 确定压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预留或开凿压桩孔→预留或开凿锚杆孔→埋设锚杆→就位压桩机→压桩→接桩→压桩→焊桩帽钢筋→封桩

3.2 预留或开凿压桩孔:按设计轴线位置,预留或开凿压桩孔,压桩孔呈锥形方孔,下大上小。

3.3 预留或开凿锚杆孔:根据锚杆静力压桩机结构固定位置要求,预留或开凿锚杆孔,锚杆孔呈直形,对称设置4个孔口(见图1)。

3.4 埋设锚杆:根据锚杆静压机结构,固定位置,标高要求预埋爪肢型锚杆或后埋镦粗型锚杆,分别由混凝土或硫磺胶泥锚固(见图2)

3.5 就位压桩架: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桩架垂直稳定,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6 压桩:桩入土一个行程,再使桩稳定垂直,可用线坠,双向校正,垂直度偏差不得超0.5%。

3.7 接桩:

3.7.1 采用焊接接桩时,预制桩表面埋件清理干净,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缝应连续满焊。

3.7.2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预制桩头清理干净上节桩就位后,应将插筋插入筋孔,检查无误,间隙均匀,将上节桩吊起10cm,装硫磺胶泥夹箍,浇注硫磺胶泥,立即将上节桩保持垂直放下,充分粘结,待硫磺胺泥固化后,才能开始压桩。

3.7.3 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8 焊桩帽梁钢筋:在压桩孔上部设置桩帽梁,将设计要求钢筋制作成门字型和锚杆焊接成十字交叉形状。

3.9 封桩:压桩孔清理干净,排除积水,浇捣混凝土之前,涂刷孔壁及桩头面,纯水泥浆增加粘结力,浇捣掺有微膨胀和早强外加剂混凝土,予以捣实(见图3)。

3.10 检查验收:每根桩应以设计最终压桩力为主,桩入土深度为辅加以控制,压到满足设计要求停压,进行中间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添好施工记录。

3.11 压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11.1 压入力剧变;

3.11.2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

3.11.3 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3.12 待全部桩压定,桩头密封结束,做最后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4 质量标准

4.1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校、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斜桩顿斜度的偏差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1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项设计标高的距离。

4.2 锚杆静压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锚杆静压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5 成品保护

5.1 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5.2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

5.3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5.3.2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5.3.3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应向一端;

5.3.4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

5.4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5.5 压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压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6.2 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

6.3 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6.4 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压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6.5 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锚杆静压桩施工方案 —— 后附工艺标准详解
https://m.gc5.com/ytgc/ytlw/1045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