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2016-06-17
-
由于漏水现象的出现,导致墙后水土压力发生改变,基坑四周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沉陷。同时,由于漏水使基坑内部的施工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围护桩间漏水的受力模型与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在高水位地区防止桩间漏水的具体方法和漏水的处理方案。 2016-06-17
-
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问题一直是其设计的一个重点,为减小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各设计单位均会在高填方设计图纸中对高填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处理方案进行建议,下面为我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几种减小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处理方案,如有不详之处,还希望大家提出指教,互相探讨。 2016-06-17
-
桥梁上部结构荷载通常较大,后期质量稳定、承载能力高的钻孔灌注桩往往成为绝大多数桥梁工程首选的基础形式。桥梁桩基的设计是否得当,对工程造价、质量、工期及使用影响很大。所以在桥梁施工中做好桥梁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 2016-06-17
-
水泥土挤密桩广泛应用在地基处理及高速公路的路基中,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300kpa以上,达到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 2016-06-17
-
根据孔径法测试以及孔壁法测试,厂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NW向,最大主应力量级25~35MPa。围岩单轴湿抗压强度Rc=115 MPa ~250MPa, 据《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的岩体初始应力分级标准和岩爆烈度分级标准(见表1和表2)。 2016-06-17
-
深基坑支护止水工程,通常采用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工艺形成止水帷幕。但因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如地下障碍物、机械故障、特殊情况停机等. 2016-06-17
-
根据地质勘察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地基处理一般是指用于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2016-06-17
-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软土问题成为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软土地基不进行有效地处治,就会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陷,路面开裂等病害的发生,对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增加公路的养护成本。 2016-06-17
-
所谓的软土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孔隙比大于等于一,水分含量大于液限值的细粒土,例如:泥炭质,泥炭,淤泥等。软土一般都有以下特征. 2016-06-17
-
华创国际广场基坑支护工程为4层地下室,基坑开挖后支护高度约20.0m,采用“桩锚+止水帷幕”支护方式(见图1),坑顶为既有市政道路(芙蓉北路)以及已建建筑物(4~6层砖混结构民房,距离基坑开挖线约10.0m),为控制变形,锚索采用预应力钢绞线. 2016-06-17
-
这第一次先讨论RADAN的批处理功能。因为做雷达检测的都知道,有时候遇到数据量较多时,往往一个个数据处理比较费时费力,如果各线数据的处理步骤没有大的差异时,可以用RADAN的批处理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6-06-17
-
岩土试验也称土工试验,包括岩石、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和水土的简易化学分析试验(化学试验本文不讨论)。我为什么说数据有正常和异常之分呢? 2016-06-17
-
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细粒土)。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和泥炭质土。《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83-91)。 2016-06-17
-
国标《地基规范》02版有两大影响广泛的创造:一个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概念,一个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概念。 2016-06-17
-
1、超前小导管注浆:是导洞开挖前先期对围岩土体进行支棚并以小导管向土体内压注一定配比的化学浆液加固土体,使松散围岩趋于稳定的手段。小导管为无缝钢管加工而成,内径Φ32,外径Φ42,管壁钻孔,孔径2mm,孔距50~100mm,梅花形布置,管长根据需要而定。 2016-06-17
-
1、烘干法:测含水量 。 2016-06-17
-
岩土工程的发展到今天,准确计算出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大小对于评估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岩土工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合理设计的基石。目前,工程上用的c、φ值,多采用直剪试验获取,存在许多问题。 2016-06-17
-
刚接触土工试验时,对加压要求一直未能透彻明白。几经思索、实践与请教,略懂一二,现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2016-06-17
-
在土的物理试验中,比重、含水量、密度是三个最基本物性指标,用它们可以换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孔隙度、饱和度等指标。这三项指标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其他指标的变化,而且还影响土的一系列力学指标。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