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给出“非接触性锚固”的做法。
04G101-4图集27页的图中给出“非接触性搭接”的做法。
“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1、钢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其关键是混凝土要充分地包裹钢筋。因此,保证混凝土360度圆周地包裹钢筋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的意义。
2、如果两根钢筋是“平行接触”——传统的“绑扎搭接连接”就是这样做的——在连接区的每根钢筋都有1/4左右的表面积没有被混凝土充分包裹,这就严重地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验证明,在受拉试验中的“绑扎搭接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杆件,其破坏点都在“绑扎搭接连接区”。尽管一再增加“绑扎搭接连接区”的钢筋长度,仍然无济于事,破坏点还是在“绑扎搭接连接区”。
3、如何实现“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呢?
在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给出“非接触性锚固”的做法,就是使用垂直方向的梁纵筋或插入一些钢筋头,把可能平行接触的两根钢筋隔离开来。
在04G101-4图集中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的施工图例,但是我们可以参考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所给出的方法,使用垂直方向的钢筋头,把绑扎搭接的两根钢筋隔离开来。04G101-4图集27页注2中的这段话:“在搭接范围内,相互搭接的纵筋与横向钢筋的每个交叉点均应进行绑扎”,就是这个意思。
施工工艺的新要求不可避免地带来工程预结算方面的问题。现在有的监理和审计人员,对“传统的绑扎搭接连接”所增加的钢筋用量尚且不同意计入钢筋工程量,现在新工艺又增加了“横向的垂直钢筋”,使得绑扎搭接连接的钢筋用量大大增加,这些“绑扎搭接连接增加的钢筋用量”就更难以结算了。对于绑扎搭接连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所设定的“4.5%”的钢筋损耗,早就包不住了。国家的建筑工程预算基础定额没有考虑这一问题,而各省编制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大都是互相抄来抄去的,更是没有考虑这一问题。
问:1、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让左边的钢筋拐一个斜弯,抬升起来穿越中间支座。其中钢筋抬升的高度a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算式。其中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2、上图两钢筋之间的“四个黑点”,当前梁垂直方向上没有梁存在的情况下,又代表什么?
答:1、上一个问题讲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正是解决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锚固的构造问题的——这里提供了一个“非接触性锚固”的方法。所谓“非接触性锚固”就是从支座两边锚入中间支座的两根钢筋不要平行接触,而要离开一定的净距(≥25mm)。
我们大家都知道,梁柱交叉的节点区域是钢筋密度最大的地区。为了保证梁的下部纵筋之间达到规定的“水平净距”(下部纵筋的净距为不小于25mm和1倍的钢筋直径),所以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不能在支座“水平地并排摆放”。因此,35页右上图让左边的钢筋抬升起来穿越中间支座,形成一个垂直方向上的“非接触性锚固”的格局。
至于“抬升高度a的复杂算式”,简单地说来,就是要保证两根钢筋的垂直“净距”≥25mm。保持钢筋之间的净距是很重要的。因为钢筋混凝土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只有在钢筋被混凝土360度严密包围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35页右上角的图中两钢筋之间的“四个黑点”,就是起到保证两根钢筋的垂直“净距”≥25mm的作用。在本图中这“四个黑点”是用“另一方向的梁下部钢筋”来充当的。当前梁垂直方向上没有梁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几个“钢筋头”来完成这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