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论文
  3. 内容

关于对量问题的一点看法

工程预算只是造价工作的一个阶段,工程进行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合同方,要双方达成一致就要进行对量。
由于双方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于规则的理解不同,计算结果不同是必然的,实际工程中是不存在没有差异的对量过程的。从宏观上来说建筑行业正在从之前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精细化管理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成本控制:包括前期的成本预估,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控制等成本控制,到最后的成本核查,逐渐走向规范化。

当前形势下,业主对建筑造价更加关心,一个工程聘请二家咨询单位进行审价的现象已经很常见,业主不仅让咨询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对帐而且让咨询单位之间对同一工程进行对帐,有时甲方还与咨询单位对帐,其目的是把工程量弄个水落石出,得出精确的量从而有效地控制造价,对量所占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远远超过计算工程量所用的时间。

在对量过程中经常有激烈的针锋相对的争论,正如一位施工单位的预算员所说:“我知道和气生财,但有时和气生不了财,所以我只好据理力争了,否则任人宰割也无法向老板交待。”一个工程结算拖上一二年甚至几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种争执是对量双方所不愿意看到的,曾经代表甲方跟施工单位对量,施工方开门见山直接说明,审减是可以的,我们的底线能够得到施工的真实用量。领导在临行前也一再嘱咐,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的量要审减下去。

对量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双赢才是应该追求的最终结果。由于数据庞杂,各自立场不同,很难统一。大家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寻找不同上,真正应该关注的专业问题却无暇顾及。

试想,如果你是施工方,工程施工真实用量1000吨,要和甲方对数,你会怎么做?我想大部分的人是想先调整水分,预留审减空间的。如果你是甲方,面对对方报审的工程量,你又会如何?我想没有甲方会相信施工单位的报审量,审减是必须的功课。客观上说,其实双方的期望是一致的,只是苦于客观的呈现。如果有一种轻松、快捷的方式,客观的显示双方的差异,无论对甲方还是对施工单位,都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提升效率,节约双方的时间;另一方面,甲方轻松审核,施工方轻松找到依据,不至于吃哑巴亏。电子对量,相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对量过程中的各种纠结必将随着对量软件的普及结束。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关于对量问题的一点看法
https://m.gc5.com/gczj/zjlw/1016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