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论文
  3. 内容

谈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在招投标中的应用

[摘要]论文概述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分析其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报价、评标、工程结算中的运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投标;评标结算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的发展正逐步迈向法制管理、法制规范的新时期。对此,国家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其中《建筑法》、《价格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不仅有利于维护和整治严肃市场秩序,而且有利于依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与管理。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在几部法律中都有相关条款述及,其中《招标投标法》第五条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三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报价竞标”;第四十一条规定了中标人的投标应符合“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格除外”。显然,这些条文规定了实际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价格的形成与确定的方法,而且为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计价依据的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实质内容就是“公平竞争,合理低价中标,并且不低于成本价”。实践表明,现阶段实行依据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不仅符合国际惯例,是中国加入WTO进行工程造价改革的切入点,而且是“公平竞争,合理低价中标,”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招标投标方式。
一、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应由具备招标文件编制资格的招标人或招标人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机构负责编制。工程施工招标时所编制的工程量清单项目是招标人编制确定招标标底价的依据,是投标人策划投标方案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竣工结算时结算调整的依据。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如下:
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造价是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组成。其计价程序如下:建筑物超高增加费及利润,不列入工程量清单项目内,在编制工程标底和报价时,在综合单位内自行考虑。措施项目费是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所需的非工程实体项目费用。结算需要调整的,必须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投标报价时,措施项目费(除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外)由编制人自行计算。编制人没有计算或少计费用,视为此费用已包括在其它费用内,额外的费用除招标文件或合同约定外,不予以支付。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不列入招标投标竞争范围,单列设立,专款专用。由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订其计价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足够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上。其他项目费,应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列项计算。工程结算时,应按约定或实际计算。
2、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投标报价时要考虑风险因素,包括工料机价格波动的因素,也要考虑工程上不可遇见的因素。计价规范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基本上是按图示尺寸计算,所有的工作面和工程量反映不出来的因素要在综合单价内考虑。
3、编制人在补充工程量清单项目时,应严格按照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必须做到补充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规范相一致。
4、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名称应使用规范术语定义,对允许合并列项的工程在工程量清单列项中需做准确描述。
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投标报价1、投标人使用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原件编制投标报价。2、投标报价为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计价总和,即Σ(工程量×综合单价)。3、工程量清单报价要求投标单位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实力报价,并逐渐推行最低投标中标法,从而打破了工程造价形成的单一性和垄断性,呈现出有高有低的多样性。与其它行业一样,建设工程招投标,很大程度上应是工程单价的竞争,如仍采用以往单一的定额计价模式,竞争就不能体现,招标投标也就失去了意义。4、工程顶目通过招投标的有关程序,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投标公告,投标文件,投标答凝,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投标书等等,其中有不少条款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是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应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做到准确、详细、周全、而且条款之间、文件之间应相互衔接,避免出现相互矛盾。5、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工程,应按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要求的拟用数量、部位,将商品混凝土的价格因素、运输和泵送费用一并计入相应的混凝土项目综合单价之中。
三、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评标
1、招标标底不再是中标的直接根据。招标中价格的竞争是实质性的竞争,而对于工期、质量标准只是作符合性评定,对于施工组织设计、信誉虽然也作为评价因素,但所占比重不大,只是在价格接近时起到作用。因此,在整个评标中价格是关键,是竞争的核心。在以往采用的预算价招标时,由招标方编制预算提出标底价,有关监督部门对招标方编制的预算价进行审核确定最终标底价,各投标企业必不可少的组织编制预算价以确定各自的投标报价。招、投、监三方在工程价的确定上都必须经过对项目施工图做预算这一环节,特别是实行接近标底从优的一段时期内,投标活动往往变成了投标单位预算人员水平的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管理水平很难如实反映出来,不利于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而工程量清单招标实行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即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投标人承担价的风险。工程量清单招标实质上是市场确定价格的一个规则,因此,标底审查这一环节理当被取消。招标标底则起参考作用,设与不设由招标人决定,招标人设有标底的,应当保密,作为防止串通投标、哄抬标底和分析报价差异情况的参考,不再成为中标的直接依据。
2、评标标底与最佳投标报价的确定。首先,由评委对投标报价和招标标底价进行评审,半数以上评委认定的超常(严重不合理)投标报价和招标标底价不参与所有有效报价平均数(R)的计算。P1的计算公式如下:对P1进行修正:剔除P1(120~180%)以外的数(包括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后,计算平均值(设为P1,):剔除P2(108~92%)以外的数(包括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后,计算平均值;依此法类推,直至没有类似超出的数后的平均值作为最终修正后的P2;然后,剔除P1(108~92%)范围以外的报价(包括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后,按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平均值P2;再剔除P2(105~95%)范围以外的报价(包括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后,按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即为评标标底(D)。最后,以评标标底(D)乘以0.97得到的0.97D视为工程的成本价,低于此价的视为低于成本价,不得中标,超出并大于最接近0.97D的投标报价为最佳报价。
四、工程量清单招标的结算价调整
1、工程量清单报价单中,投标人报出的综合单价一次包定不作调整。工程竣工结算时,实际发生的招标时所依据的施工图纸以外的工程量变更和由于招标人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计算误差应预调整。
2、工程量调整时的结算。工程量清单中原有的项目,接报价中的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有类似的项目,应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报价中的综合单价商定。工程量清单中没有的项目,按现行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结算。以工程量清单原编制口径计算,清单量缺超过5%的项目超过部分,按现行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计算。五、工程量清单招标的优势1、由通行的预算价招标,改进为工程量清单招标后,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量价分离量:依据施工图计算确定的工程量,由发包方或招标人确定。价:依据投标企业自身情况,考虑到风险对给定的工程量做出不低于自身成本价的报价。风险分担———预算价招标时全部风险由投标承担,既有价的风险,又有量的风险。实行工程量的清单招标后,工程量误差的风险由发包方承担,工程报价的风险有投标方承担。
2、有利于廉政建设,规范了招标运作,完善了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无审核标底评标。彻底避免了标底的跑、漏、靠现象,有利于廉政建设和净化建筑市场环境,规范了招标运作。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所有投标人均在统一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力考虑风险竞争价格,即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公平竞争,完善了市场形成价格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奠定了基础。
3、方便工程结算,推进企业体制改革,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工程施工的难易、地段及环境的优劣,工期、质量的要求,市场价格的影响等都能相应地体现在报价上,真实地反映出工程的实际成本。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
4、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避免了招标方、审核部门、投标单位的重复做预算,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同时缩短时间,提高了功效,特别是社会功效。综上所述,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完善招标价格的确定方式,不仅是真正落实招标投标法的关键,而且也是我国加入WTO,适应国际招标投标法惯例必行之路,同时,也应看到大量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配套的各项工作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完善与发展,尤其现阶段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过程中,应努力做好与招标、评标、合同管理等工作的衔接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改革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真正营造一个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伊藤雄康.美容保健常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梁云清.美容美发企业3P+2S成功经营必备法则.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
[3]王志纲工作室.找魂: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策划10年实录.东方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谈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在招投标中的应用
https://m.gc5.com/gczj/zjlw/1021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