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而施工阶段的管理是造价控制重点。本文主要对当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造价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资金短缺仍旧是制约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市政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依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何提高资金的投资效果,如何节约投资逐渐成了市政工程中管理的焦点。本文主要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施工阶段进行的造价管理方法,并且通过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借此逐步引出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造价控制管理缺乏健全科学的组织制度
有的企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把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制定目标成本,也未形成科学的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体系中标后的工程施工中,这样一来,也就相应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等。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的采购、施工生产中用工用料的控制以及施工机械的选用等涉及项目成本的各项工作,在制度上还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样一来就造成用工用料超过定额标准,项目的材料采购价超过了预测价格水平,从而最终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与提高。
(二)缺乏造价控制与管理意识
目前,施工企业员工缺乏造价控制与管理意识,比如:忽视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基础工作,缺乏搜集整理原始资料,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计量、盘点控制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施工企业从投标报价阶段就开始失去了对项目成本的控制与保障,这主要是该类企业对业主提出的垫资、压析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时还全部接受造成的结果。
(三)缺乏先进经济的施工技术方案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考虑项目参加人员的素质、数量、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特点,来充分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条件拟定几种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然后综合进行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施工方案。
(四)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其他问题
首先是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各部门及工作人员横向联系不够,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各自为政。而且在实际中还出现了施工方涉及造价文件不清、不全。最终造成竣工结算时扯皮。
其次是在施工阶段,由于招投标工作业以及工程设计均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若在该阶段造价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最后就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较为专业造价人员参与过程管理。若依赖监理对此进行造价管理控制,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工程监理的取费也是按照费率来进行计算,总造价越高,监理费用则越高。这样一来不利于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
二、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造价控制体系。
首先就是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及过程监督。成本计划下达后要结合目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对施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完成施工任务为主线,对施工生产计划中的各种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摸底,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如建立定额耗工统计表、周工程统计表、机械台班使用统计表、材料消耗统计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统计表、其他费用支出统计表等,通过对这些报表的检查分析,从而对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保证计划目标的完成,同时也是修订控制措施,真正做到过程控制。
其次就是编制造价控制实施细则,建立造价控制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流程,明确成员的责任与权力,最好是用表格或者是流程图的形式来细化工作,形成专题会议和日常会议相结合来解决日常与重大问题的形式。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主要是结合施工的具体经济技术条件,设计多套(2套以上)的方案,然后综合对比这样方案,选择造价控制比较优良的,下面以案例来说明:
案例:某市政工地需预制720块钢筋混凝土盖板(该钢筋混凝土盖板每个盖板宽lm,长4m,厚0.35m。根据现场条件决定浇打成长40m,宽20m的混凝土带,总面积800平方米,共放20块,每排4块。现对预制场地进行处理,经考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起吊利用Z30装载机,地面浇筑l0cm,C15混凝土。
方案二:起吊利用8T吊车,地面浇筑5cm,C15混凝土。
对于吊车或装载机的选择主要考虑混凝土的承受能力,吊车装载机每台班80块,共需9台班,Z30装载机每台班500元,8T吊车每台班800元,如果每立方米C15按240元计价。
根据测算:
方案一:Z30装载机费用:500×9,混凝土费:800×0.1×240。总费用:500×9+800×0.1×240=23700元
方案二:吊车费用:800×9;混凝土费:800×0.05×240。总费用:16800元
根据比较,不难发现:方案二比较实际。
(三)工期控制与工期造价控制与管理
1、施工项目工期造价控制与管理。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另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这种情况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也有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前者引起的工期费用,就叫做工期损失。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工期损失会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是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因此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期成本最低点。
2、在施工过程中对生产班组进行工序安排时,必须签发限额领料单和施工任务单。在工序完成过程中,生产班组要根据实耗人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机械台班、实耗材料来做好原始记录。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将这些原始记录作成图表报给项目经理和工程负责人,让负责人或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的进展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工程均衡、顺利的进行,使工、料、机的配置趋于最佳,对全局进行有效控制。
(四)其他措施
首先是严格现场签证管理。要求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做到随做随签,避免日后补签。现场签证作为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同样不可避免,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不要定性化和含糊不清的签证,若该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签证过程中对量和价都要明确,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其次是有效控制工程变更。这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做好图纸会审、技术咨询的工作。特别是在许多在大型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每次的工程变更都要实施有效的控制。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长河.浅谈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J].苏盐科技,2008(3):35―36.
[2]柳向东.浅谈市政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J].安徽建筑,2007(5):168―169.
[3]蒋彤.浅议工程造价管理[J].上海工程造价,2008(8):27―32.
[4]徐蓉.工程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