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论文
  3. 内容

建筑企业工程审计规范化建设研究

 摘要:工程审计是识别和控制工程内部监督风险,保障工程顺利执行,维护公用资金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建筑工程具有项目周期长、风险程度高、利益管理复杂等特点,推动建筑工程审计规范化对优化建筑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完善内部控制有现实意义。集中对建筑企业工程审计的规范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实现建筑工程审计规范化的必要性,指出建筑企业工程审计中存在的漏洞,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对策,以健全、科学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审计;规范化;对策

1建筑企业工程审计规范化的必要性

1.1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项目财务收支监督活动,在评估企业资金安全风险,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实效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我国建筑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在人事任免、生产经营、资金配置等方面有权自行支配,这意味着企业内外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日益复杂,容易在履行经济责任时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强化受托经济责任意识,能通过完善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来维持内部正常运营管理,尤其在资金方面加强核算和纠责能力,确保企业及其各部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可以说建筑企业工程审计规范化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使建筑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符合宏观经济格局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用及时、高效、客观的评估为建筑企业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相较于其他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分区监督和管理职能,实行规范的建筑工程审计就是实行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从而规范行业秩序,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1.2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上下游供应商数量众多,涉及岗位和人员冗杂,资金周转往往存在记录缺失、信息片面、混乱使用等问题。建筑企业工程审计对项目开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的所有收支进行审计,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来源、流向和相关责任人,严格审核整个工期的资金流转情况,及时识别资金风险,约束和监督企业自身经济行为,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按时优质交付的关键所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贯彻企业最高管理层方针和策略的内在制约机制。规范的建筑工程审计涵盖工程设计审计、招投标审计、合同签订审计、施工审计和竣工审计,有着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能适应建筑企业不断变化的内部审计需求,保障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实现资金风险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为企业后续决策提供原始资料。工程审计在核实工程造价,指导建筑项目投资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重视工程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规范项目管理的必要举措,能引导建筑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持续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流程,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企业工程审计中存在的漏洞

2.1忽视全过程跟踪审计

建筑工程审计应涉及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的全过程,对项目实施期内的每一笔资金都进行记录、审核,用包含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实时审计工作保障工程质量。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虽已普遍意识到工程审计的重要性,但相关认识不全面,割裂审计内容,忽视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得审计变成事后惩处和补救。事后审计无法准确识别项目前中期风险,往往发现错误后才进行查漏补缺,加重建筑企业的损失,审计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处罚的主要依据,常常提出强制性整改要求,容易让企业对审计工作产生不满情绪,降低企业对工程审计的认可度和配合度[1]。时效性是建筑工程审计的基础特性,由于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弱化,各项审计工作无法及时落实,审计结果欠缺准确性,容易在合同签订、招投标等环节集中爆发风险。

2.2审计法规体系不完整

审计法规体系是与审计有关的各项法律、条例、细则的整合,作为审计的基本依据,审计法规体系的完整度影响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机关在工程审计中忽视审计法规的制定和调整,导致审计法规体系不完整,对审计对象的辨别无据可依,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审计人员无法顺利开展工作。目前对建筑工程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尚未成熟,还未建立起针对建筑行业的一整套审计法规体系,审计思路落后,部分审计手段陈旧,不符合现行审计要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要杜绝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情况,需要健全的审计法规体系。然而我国建筑工程审计尚未具备完善的规则体系,削弱了审计报告的权威性。

2.3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根本要求,要缓解审计人力不足矛盾,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我国建筑工程审计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电算化审计进展缓慢,硬件配置滞后,没有确立电子数据审计查询、分析、取证和保密制度,在审计资源共享上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枢纽作用,但部分建筑企业未完成与审计机关的网络对接,信息互通不畅,网络辅助审计效率低下,无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除此以外,建筑工程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结构存在老龄化倾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知识匮乏,工作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要求。

3建筑企业工程审计规范化建设策略

3.1搭建全过程审计平台

建筑工程审计内容烦琐、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仅凭事后审计难以对整个项目流程进行妥善监管,对此应扩大非现场审计规模,发挥审计资源的集约化优势,重视事中和事后审计,搭建节点动态调整的全过程审计平台。要以全面监测、透明治理为目标设计平台功能,确保平台拥有较广的辐射面和完整的闭环管理架构,依托平台实现审计工作常态化。为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作用,应建立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模型,对建筑企业的委托审计动机、经营状况、财务情况、项目可行性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层级做到合理把控,将预期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内。

3.2重视审计法制化建设

审计法制化是审计规范化的前提,在审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的审计法制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但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法制建设仍显滞后。对此要加强建筑企业与审计机关的接洽,一方面,大力宣传建筑工程审计的重要性,让建筑企业改变对审计工作的固有认知,开放内部审计渠道,主动配合审计机关工作;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制定内部审计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道德准则等,健全审计法规体系,为建筑工程审计人员提供细则指导,使其在降低错误率的同时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3.3加快信息化审计普及

争取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大大提升建筑行业的生产工作效率[2]。要加快普及信息化审计手段,首先在硬件上增加资金投入,采购新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夯实硬件基础;其次,推进局域网和审计资料数据库建设,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结算、投资效益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最后建筑企业要加紧与审计机关的联网,引进计算机审计软件,借助嵌入的审计程序对网络数据处理高风险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打造远程会议视频系统,定期与审计专家就审计重难点问题进行商讨。审计信息化意味着网络安全性将对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要从制度制约和技术防护两个角度强化系统安全管控,维护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3]。

4结束语

规范的建筑工程审计有利于保障企业项目有序进行,维护建筑行业的良好秩序。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审计仍存在诸多理念、制度和技术上的漏洞,要重点整治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快审计规范化进程,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凯.建筑工程审计的常用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67,63.

[2]余雪萍.建筑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四川水泥,2015(12):249.

[3]邱谅平.企业改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9(03):23-2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企业工程审计规范化建设研究
https://m.gc5.com/gczj/zjlw/1039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