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造价论文
  3. 内容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核心差异解析

 

一、核心差异总览表

对比维度
工程量清单计价
定额计价
1. 计价依据
企业自主报价 + 国家 / 行业清单规范(如 GB 50500)
国家 / 地区统一发布的预算定额(量价合一)
2. 计价模式
量价分离(招标人编量,投标人报价)
量价合一(定额含消耗量 + 基价,直接套取计算)
3. 定价机制
市场竞争定价(体现企业技术 / 管理水平)
计划指令定价(价格受定额基价约束,竞争弱)
4. 项目划分
按 “实体分项工程” 划分(如 “混凝土框架柱”)
按 “施工工序” 划分(如 “支模→绑筋→浇筑混凝土”)
5. 风险承担
工程量风险(招标人承担)+ 价格风险(投标人承担)
风险多由发包人承担(定额调整滞后于市场)
6. 适用场景
市场化招投标项目、大型工程、国际工程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小型工程、定额计价模式项目

二、关键差异深度解析

1. 计价逻辑本质不同

  • 定额计价:以 “定额” 为核心,通过套取定额子目计算直接费,再按费率计取间接费、利润、税金,本质是 “计划经济下的定价模式”,价格弹性小,难以体现企业竞争力。
例:某混凝土工程,定额规定 “C30 混凝土消耗量 0.98m³/㎡,基价 450 元 /m³”,直接费 = 面积 ×0.98×450,后续费用按固定费率计算。
  • 工程量清单计价:以 “清单项目” 为核心,招标人提供统一工程量清单(量固定),投标人根据企业定额、市场价格自主报价(价竞争),本质是 “市场化定价模式”,价格差异体现企业技术、管理、成本控制能力。
例:同一混凝土工程,清单仅列 “C30 混凝土墙面” 工程量,投标人 A 报价 520 元 /㎡(采用高效模板),投标人 B 报价 480 元 /㎡(自有搅拌站),价格差异反映竞争力。

2. 风险划分边界清晰程度不同

  • 定额计价:风险划分模糊,因定额基价更新滞后(如建材价格暴涨),易出现 “定额价与市场价脱节”,导致结算争议,风险多由发包人承担。
  • 工程量清单计价:风险划分明确:
    • 招标人承担 “工程量计算误差” 风险(清单量固定,结算按实际量调整);
    • 投标人承担 “价格波动” 风险(报价时需考虑建材、人工涨价风险,结算时单价通常不调整)。
例:投标时钢材价 4000 元 / 吨,施工中涨至 5000 元 / 吨,清单计价下投标人需自行承担差价,定额计价下可能通过 “材差调整” 转移给发包人。

3. 对企业能力的要求不同

  • 定额计价:依赖 “套定额” 能力,企业只需熟悉定额规则,无需自主测算成本,适合技术水平较单一的中小企业。
  • 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企业具备 “成本测算” 能力,需建立企业内部定额(测算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结合市场行情报价,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适合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核心差异解析
https://m.gc5.com/gczj/zjlw/1046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