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总框架
二、六大核心阶段的详细解析(附任务、参与方与关联知识点)
1. 前期决策阶段:确定项目 “要不要建、能不能建”
核心任务:完成项目立项审批,明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是项目启动的法定前提。
① 项目建议书编制与审批: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说明项目建设背景、初步规模(如建筑面积、投资估算)、建设意义,报发改部门审批(小型项目可简化);
②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审批:委托咨询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技术(如地质条件、工艺可行性)、经济(如投资回报率、成本测算)、环境(如环评)、社会(如征地拆迁)四方面详细论证,需附 “投资估算书”(呼应此前 “工程造价核心构成”),审批通过后正式立项。
参与方:业主、咨询机构(造价咨询、工程咨询)、政府审批部门(发改、环保、规划);
关键输出: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书》。
2. 设计准备阶段:确定项目 “怎么建、建什么样”
核心任务:将立项意图转化为技术方案,控制设计质量与造价,避免 “设计超规”(呼应此前 “限额设计”)。
① 规划设计与许可:业主委托设计院编制《项目规划方案》(如总平面图、建筑高度 / 密度指标),报规划部门审批,获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② 分阶段设计:
初步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明确工程结构形式、主要材料设备选型,同步编制《设计概算》(需控制在投资估算 10% 以内);
技术设计(复杂项目可选):对重大技术问题(如大跨度钢结构、深基坑支护)深化设计,补充《修正概算》;
施工图设计:编制详细施工图纸(含节点构造、工程量明细),同步编制《施工图预算》(需控制在设计概算以内,呼应 “限额设计” 要求),图纸需经审图机构审核(确保合规性)。
参与方:业主、设计院、审图机构、造价咨询(编制概算 / 预算);
关键输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概算书》《施工图预算书》。
3. 招投标阶段:确定项目 “由谁建、按什么价建”
核心任务: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确定合同价格(呼应此前 “工程量清单计价”)。
① 招标准备:业主 / 咨询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包含 “工程量清单”(明确项目量)、“招标控制价”(按清单 + 市场行情编制,作为报价上限);
② 招标公告与投标:发布招标公告,施工企业编制《投标文件》(含投标报价、技术方案),按 “工程量清单计价” 模式填报综合单价;
③ 评标与定标:评标委员会按 “价格 + 技术 + 信誉” 综合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发布中标通知书;
④ 合同签订:业主与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明确合同价(中标价)、工期、质量标准(如固定单价合同、总价合同)。
参与方:业主、招标代理(可选)、造价咨询(编清单 / 控制价)、施工企业、评标委员会;
关键输出:《中标通知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确认的工程量清单与中标价。
4. 施工实施阶段:落实 “按图建、控质量 / 进度 / 成本”
核心任务:按施工图与合同要求组织施工,管控 “质量、安全、进度、成本” 四大目标,处理现场变更(呼应此前 “工程变更价款确定”)。
① 施工准备: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含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业主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法定开工前提);监理单位进场,明确监理范围(如质量验收、进度监督);
② 现场施工:按 “分部分项工程” 推进(如地基开挖→主体结构→装饰装修),需同步做好:
质量管控:隐蔽工程验收(如钢筋验收)、材料进场检测(如混凝土强度试验);
成本管控:动态监控实际成本与预算偏差,处理工程变更(需签《变更签证单》,按约定确定变更价款);
进度管控: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调整资源投入(如增加人力、机械);
③ 安全与环保: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如高空作业防护),处理施工扬尘、噪声(符合环保要求)。
参与方:施工单位、业主、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造价咨询(变更造价审核);
关键输出:《施工组织设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变更签证、进度报告。
5. 竣工验收阶段:确认 “建完了、能不能交付用”
核心任务:核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完成竣工结算与资产移交,是项目交付的法定环节。
① 竣工准备:施工单位完成收尾工程,整理《竣工资料》(含图纸、验收记录、变更签证、结算报告);
② 分阶段验收:
预验收:监理单位组织初验,整改不合格项(如墙面空鼓、防水渗漏);
正式验收:业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勘察等单位,按 “设计图纸 + 规范标准” 验收(如消防验收、环保验收),需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③ 竣工结算:业主 / 咨询机构审核施工方提交的《竣工结算书》(核减不合理费用,呼应此前 “竣工结算审核”),确认最终结算价;
④ 备案与移交: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表》,将工程资产(含图纸、设备说明书)移交业主。
参与方: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院、勘察单位、造价咨询(结算审核)、政府备案部门;
关键输出:《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备案表》、审定的《竣工结算书》、工程资产移交清单。
6. 后期运维阶段:保障 “用得好、长期发挥价值”
核心任务:对已交付工程进行日常维护、维修与优化,延长资产寿命(呼应此前 “绿色造价”“运维造价咨询”)。
① 日常运维:业主或委托物业公司进行设备维护(如电梯、空调保养)、设施维修(如屋面防水修补);
② 资产核算:按《竣工结算书》确认的资产价值,计提折旧(如建筑物按 50 年折旧);
③ 优化改造:根据使用需求或政策要求(如 “双碳” 目标),开展节能改造(如外墙保温升级、光伏屋顶加装),需编制改造项目造价清单(呼应 “绿色建筑造价咨询”);
④ 报废处置:工程达到使用年限后,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如拆除、资产清算)。
参与方:业主、物业公司、运维咨询机构(可选)、改造施工单位;
关键输出:运维记录、资产折旧表、改造项目造价报告。
三、关键注意事项:各阶段的衔接与合规性
审批程序不可漏:需优先完成法定审批(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否则属于 “违法建设”,面临停工或处罚;
文件衔接要连贯:前一阶段输出是后一阶段依据(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设计,《施工图》指导施工,《竣工验收报告》作为运维依据),避免 “前后脱节”;
风险管控贯全程:前期决策阶段规避 “投资风险”(如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导致项目亏损),施工阶段规避 “三超风险”(如变更过多导致结算超预算),运维阶段规避 “安全风险”(如设备老化导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