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约占22.3%,较上年增长0.1%,达6109万余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超过农民工总数的1/5,建筑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全国至少1亿人口的生计,而这6109万余人的生存状况,也影响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质量。 2017-05-12
-
甲方内部一般都是有考核的时间节点,要试着跟甲方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说明情况。不要为了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质量保障!另外,要跟班组长强调,多安排工人轮流干活,要是发现存在干活质量问题,直接处以罚款。 2017-05-11
-
项目施工环境包括项目周围的一切有关的事物,如项目所需要的技术、资源、产品及性质、购买者与竞争对手还有项目存在的自然因素,如地理位置、项目建设中所处的经济、政治和自然气候条件等等。 2017-05-11
-
说到底,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是极其重要的。施工班组作为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者,是施工企业最小的组织单元,是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基础。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 2017-05-11
-
项目合同是规定承、发包双方责、权、利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件,是处理双方关系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双方行为为的准则。 2017-05-11
-
再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可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随着治理理论的演变出现了管理协调和集成化的特点和趋势。 2017-05-11
-
还应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彰显公司的人文关怀理念,提倡对项目经理实施人性化管理,使项目经理真正感到有归属感,使其主动地从公司角度处理项目管理事务,真正做到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考虑和处理问题。 2017-05-11
-
实施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不仅要求工程质量好,而且要求进度快,这就很可能因抓质量、抢进度导致成本支出增加或忽视成本控制。 2017-05-11
-
总之,多项目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关键性人才管理水平、资金及融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在多项目管理的实施上,现代信息技术也提供了比以前更好的条件与基础,因此实施多项目管理改造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次重大机遇。 2017-05-11
-
产品与项目的关系,在PMBOK中有所提及,但没有展开,毕竟产品管理不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2017-05-11
-
工程环境的风险性要求必须进行风险的管理。在工程环境中如何对工程风险进行防范,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工期的长短,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最终关系到与工程相关的单位的经济利益。 2017-05-11
-
项目承包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将利润套走后,拖延与建设方办理结算,等到很多年后结算办完,才发现该项目已亏损,对次总部若无相应的管理措施,就会将此经营风险留给总部。 2017-05-11
-
交付成果的品牌化理念。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项目交付物的质量标准定义中,除了要求满足具体的技术指标之外,还提出项目的交付成果要考虑项目各利益方的满意度,以确定项目的完成效果。 2017-05-11
-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我国业主面临风险与在国内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大不同。业主所面临的环境及市场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不能用过去搞国内工程的经验与习惯去应对国际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2017-05-11
-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到项目生产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那么究竟如何去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条腿走路,使项目的净现金流(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最大化。 2017-05-11
-
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重要分支学科“工程项目管理”,1982年引进到我国,1988年在全国进行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至今已经10多年了。在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全国工程界的努力实践下,形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今天。 2017-05-11
-
随着社会技术经济水平的发展,建设工程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总的趋势是希望简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率的服务,更好地实现建设工程预定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七种项目管理模式 2017-05-11
-
正是由于LG工程项目部在实践中重视项目管理、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在总包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积极把握尚未被业主认识到的潜在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因素,最终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2017-05-11
-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会随之而来,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才能使我们企业的经济能力不断提高,立足于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 2017-05-11
-
由此,我们应当认为,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完善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有计划编制者本身的的认识水平、工作经验、能力作依托,还必须要有决策者、实施者、计划相关者的集思广益。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通过客观实践的检验。 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