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某小区砖混住宅楼现浇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根据南通某小区砖混结构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情况,从施工质量和原材料控制等方面探讨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按照规范对裂缝采用实时处理和事后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砖混结构 混凝土 现浇板 裂缝

  砖混结构住宅楼的现浇板裂缝属于当前建筑物质量通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通过裂缝渗透到混凝土中去,加快裂缝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减少结构的耐久性,同时化学介质、气体、氧分子及水分子等也同时侵入裂缝,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钢筋锈蚀,降低建筑物的刚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若墙体裂缝进一步扩展,还可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砖混结构现浇板裂缝概况

  该小区位于南通市郊区,砖混结构五层,结构长度都在设置伸缩缝范围之内,楼面钢筋设计是双层双向8@100,楼板外墙处设置放射筋HRB335(10),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25。模板拆除后,发现同期栋号数个楼面出现裂缝,裂缝发展基本相似,沿着钢筋方向发展,且基本贯穿,主要裂缝介绍如下:(1)平行于楼板的裂缝:出现在楼板中部,沿钢筋方向,贯通楼板,裂缝宽度较宽。(2)板面分布的不规则裂缝,裂缝宽度较小,深度也较浅。(3)穿线管位置裂缝:位于板内埋设线管的地方,裂缝分布沿线管走向。裂缝常常上下贯通,且缝宽较大。据检测中发现,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常见形态中,第1和第2种形态的裂缝发生数量最多,占裂缝总数的约70%,其中第1种裂缝占裂缝总数的近一半。经有鉴定资质的检测机构鉴定,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预拌混凝土初凝前后干燥失水引起的收缩应变和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热应变。

  2、裂缝原因分析

  为了判明裂缝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设计单位对重新对结构进行复核,并请审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重审,排除了因设计不当造成承载力不足的结构性裂缝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明确原因,鉴定单位对混凝土板的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做了检测,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除局部楼板保护层厚度存在过大或过小现象和部分大跨度板厚度偏小外,其他均符合设计要求。在对裂缝宽度检测过程中,发现裂缝宽度为0.1-0.2mm,个别栋号裂缝宽度为0.5mm,超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要求(1),影响结构的观感和耐久性等。(如表1表2)

  2.1 施工工艺因素

  根据对施工过程的了解、混凝土的检测结果及对施工人员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部分栋号施工人员为了方便振捣,随意加水,增加混凝土坍落度;(2)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受到较大风力(当时风力为4-5级,温度为19-24℃)的影响,表面没有及时覆盖,混凝土表面失水较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3)检测发现局部混凝土楼板保护层有明显过大或过小现象。由于在浇筑混凝土板面时,施工过程中人为踩踏,导致板上层钢筋下陷,钢筋保护层过厚,楼板有效高度h0减小,钢筋应力得不到发挥而使楼板容易开裂。

  2.2 预拌混凝土因素

  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施压合格后拆模,拆模之后发现局部混凝土裂缝,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随即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抽取部分原材料进行检查,并查阅了企业生产配合比等材料,经检查发现:(1)现场抽检部分砂石,经检测,砂石适合配置≤C25的混凝土,满足规范要求;(2)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所使用的砂石虽然经检测,但混合后没有控制级配,拌合比较随意。

  3、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后,施工单位及时加强了施工工艺及监督管理机制的落实,采用禁止随意加水、加固模板支撑、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加强养护等措施;预拌混凝土企业调整原材料的级配、减少砂石含泥量等,同时,结构工程师根据裂缝出现的规律,采用UEA微膨胀剂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措施。后期楼面施工效果良好,基本没有产生明显裂缝。

  裂缝的事后处理:混凝土结构一旦开裂,应在鉴定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目前,常用的修补方法有表面封闭法、压力灌浆法及填堵法[2]。本工程根据不同的裂缝宽度情况,作如下处理:(1)宽度小于标准规定值的,属于无害裂缝,采用表面封闭法,将弹性密封胶剂涂刷于裂缝表面,改善其防水性和耐久性。(2)对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将化学灌浆材料(聚氨酯或环氧树脂)通过压力灌浆设备注入裂缝深处,以恢复结构的防水性和耐久性。对少量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或钢筋锈蚀裂缝,则沿裂缝将混凝土凿成“V”形糟,然后嵌填修补材料。(3)对于发展中裂缝,则需观察一段时间,待其基本稳定后,再确定处理方案。不同裂缝进行上述分类处理后,证明效果良好,修补处未发现再次开裂现象。

  4、结语

  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应采用工程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通过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质量以及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减小和控制裂缝。在结构出现裂缝后的鉴定工作,应注意方法的科学性,虽然工程中常见的裂缝一般都是非结构性裂缝,对安全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也切不可麻痹大意。相关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设计、施工及材料,寻找出引起裂缝的主次原因,改善设计和完善施工工艺,避免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小区砖混住宅楼现浇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3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