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与混凝土裂缝出现有重要直接关系,同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必然会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成果,对施工作业造成较大人力消耗及裂缝补休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基于此,本文对混凝作业建设阶段常见的裂缝通病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防治  
  1 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对应防治措施 
  1.1 干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1.1.1 成因。干裂缝形成主要出现在养护阶段,具体的时间多半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一到两个星期之内。在这段时间内,泥浆中的水分比重已经自然蒸发掉,所以一旦表面干缩过于严重,就会产生裂缝,且这种裂缝干缩并不可逆。此外,与其形成的材料配比因素有水灰比重、水泥集料成分、水泥原料本身自重、包括外加剂以及活性激活剂等的用量有关。 
  1.1.2 防治措施。首先针对此种裂缝通病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采用收缩程度小的水泥原料,且这种常用的水泥原料有地热水泥、粉煤灰水泥。其中粉煤灰的活性激活效果显著,进而能够高效控制水分用量。其次,还要严格控制好配比的水灰比重,即必要的减水剂是必不可少的。再者,对于早期的养护而言,则要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养护周期,特别是对于裂缝现象高发的季节而言,要做好保温、覆盖措施,并配以涂刷的养护剂等。 
  1.2 塑性收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1.2.1 成因。塑性收缩的形成阶段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凝结之前,这一阶段由于凝结时失水较快,而导致急剧收缩的现象发生。而其裂缝高发性季节多半以夏季、风大的节气中发生率较高。判断依据是看起裂缝形貌,即裂缝多呈现于中间宽、两边长短不一致、不连续的模样。具体影响因素有混凝时间、水灰比重、以及干热气候、风力因素等。 
  1.2.2 防治措施。首先,根据其形成原因则要控制好其收缩程度,采用一些强度适中的硅酸盐水泥。其次,水灰比重要按照要求严格配比,且要适当采用针对性较高的减水剂,用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与坍落度的参数指标合格,达到减少水泥水用量的目的。再者,进行浇筑作业之前,要确保基层、以及模板的均匀湿度问题,做好养护处理、以及选用合理的养护剂进行养护等。最后,就要注意时令、节气因素,采用一些遮阳、防风的保障举措,用以保证养护成果、质量。 
  1.3 沉陷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1.3.1 成因。沉降裂缝产生与建筑基础构造有很大关系,如地基土体是否松散、或者基础作业的回填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模板刚度韧性是否达到指标、以及支撑间距及支撑构造是否设计合理等,都会导致沉陷裂缝的形成。此外,在冬季气候中,模板包括基础土体也极易受到冻结现象,进而致使土体变得松散、模板性能受到影响。所以采取的措施一定要考虑地基变形的沉稳与否。 
  1.3.2 防治措施。根据此种状况一定要控制好基础沉稳因素,即首先要处理好松软土体,做好基础回填、夯实处理等,进而才能达到巩固基础强度的成效。其次,模板的刚度和强度也很重要,它是影响支撑作用发挥的关键,因此要控制好地基受力均匀程度。再者,还要控制好施工关键工序中的浇筑环节,避免混凝浇筑出现基础被水浸泡的可能。最后,模板拆除时,要保证拆除时间合理,按照正规步骤、顺序进行,严谨急于求成;对模板、冻结土体做好养护、防护措施等。 
  1.4 温度裂缝成因及防治 
  1.4.1 成因。温度裂缝的出现一般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造表面上,且极易发生在温差较大的地段、区域内。具体原因,其是由混凝土在硬化阶段,为处理好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发、透风等事宜。也就是说,由于混凝土体系大,受热不均,加上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明显、散热较快,导致内部结构与外界不能达到温度平衡控制,从而突破了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极限强度,形成温度裂缝。 
  1.4.2 防治措施。主要对应防范举措: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1L以下。四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五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 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六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 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七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2 裂缝治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形成,是最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它的出现,一般会导致建筑整体构造的刚度变化、结构延性受到影响,并会导致混凝土锈蚀程度家居,加快其碳化过程,降低了抗渗透性能。总之,如果不能对混凝土裂缝加以防治,势必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功能、质量受到不利印象。因此,根据裂缝的形成特点、易发生时节等去因地制宜的采取控制、防治措施才是关键。而具体的裂缝补休方法也是根据这些裂缝种类的形成原因不同而诞生的,其中主要包括有表面补休法、灌浆与碳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等。 
  2.1 表面修补法 
  表面补休法是最为常见且最为实用的基本补休方法。它的使用条件多半以基础构造稳定、载荷作用力影响因素较小的裂缝种类进行处理。由于裂缝已经出现,为了防治其裂缝继续扩散、开裂,一般会在裂缝表面上粘层玻璃纤维布。 
  2.2 灌浆与碳缝封堵法 
  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一般指防渗漏要求非常严格、基础构造不能受到明显影响的情况下。所以,该方法的整体补休效果也是最为良好的。一般补休过程会用到高压装置,用它将胶质集料挤压到裂缝中,进而修补了裂缝,使建筑构造与混凝体裂缝成为浑然一体,达到封堵、补休目的。 
  2.3 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法的使用一般说明混凝土的裂缝程度已经影响到了建筑构造整体结构性能,所以此时会用结构加固法对其进行补休处理。具体采取方式则有:拓宽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在此建筑构造基础相关的构件处采取外包钢、预应力加固、以及增加支点加固等。 
  2.4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结语 
  总之对于现代房屋、桥梁、公路施工建筑系统而言,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形成非常常见。当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必然对建筑整体性能、质量造成的影响是被动、不利等。所以,伴随裂缝的出现,我们就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方法,以此才能避免钢筋锈蚀、混凝土结构碳化、以及建筑整体结构性能降低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在采取防治的方法时,我们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适用方法,最好满足经济适用原则,既保证质量又能达到可观成本控制,即确保质量、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能整体发挥出建筑物混凝土裂缝补休后的构造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冯延蕊. 浅析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J]. 甘肃科技纵横 , 2003,(03) 
  [2] 原兵.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 山西建筑 , 2004,(15) 
  [3] 刘明正, 谷起超. 常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广东水利水电 , 2003,(S1) 
  [4] 邓小华, 王志豪, 李春贵.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 浙江水利科技 , 2005,(02) 
  [5] 郭仕万, 肖欣,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山西水利科技 , 2000 (1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4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