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标段为第二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16+000,终点桩号K34+000全长18Km。本标段内设有盖板涵7道。 本分项工程为K25+000-K25+900段软土路基工程。 (二)地质情况 根据路线带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条件,路线范围内主要为波状台地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区,地形,地貌单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为积雪和风积沙,对公路工程整体稳定性无影响,但对行车安全不利。 (三)设计概况 1、道路设计 (1)本路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路基部分采用整体式路基,部分采用分离式路基,半幅路基宽度为13米,其中行车道宽2×3.75米,右侧硬路肩宽3.0米, 土路肩宽0.75米;左侧整体式路基硬路肩宽0.75米,土路肩按1.0米设计,左侧分离式路基硬路肩宽1.0米,土路隔带肩宽0.75米设计,待二期工程实施时并入中央分隔带。 (2) 路面横坡采用单向坡,行车道及硬路肩路面横坡1.5 %,土路肩横坡为1.5%。 (3) 路线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心标高。 2、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半幅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时速为100km/h。 1、地形地貌 1、拟建项目区路线走向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海拉尔构造盆地中,地貌主要为波状台地地貌。 2、在波状台地地貌中,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海拔在560m~800m左右。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河流下切,形成高差30~50m的台面。部分地区平坦,部分地区有洼谷分布,形成波状起伏的台地,在波状台地的台面上,有风成沙丘分布。项目区的沙丘主要为固定沙丘及半固定沙丘,不存在流动沙丘。 2、气候气像与水文 1、水文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表水系属额尔古纳河水系,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上源,海拉尔河与达兰鄂罗木河在阿巴该图山附近交汇后以下称额尔古纳河。其主要地表水为海拉尔河及呼伦湖,路线经过海拉尔河流域。 沿线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气候和古地貌条件的控制,项目区内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埋藏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构造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项目区水质较好,矿化度一般小于1g/L,为低矿化度的淡水,宜供人畜饮用。项目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2、气候 春季(4~5月),平均气温6.6℃。夏季(6~8月),平均气温19.2℃,极端最高气温39℃。平均降水量190.7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秋季(9~10月),平均气温6.2℃。冬季(11~次年3月),平均气温-7℃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40.1℃。平均降水量(降雪量)13.4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冬季多西风或者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296cm左右。 全年,多年平均降水量279.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20.5mm。多年平均气温-0.5℃,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9℃,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0.1℃。多年平均大风日数33.1天。多年最高地温1.8.2℃,多年最低地温-9.O℃。多年平均积雪日数143天。 3、地质情况 沿线工程地质主要为波状台地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区,地形、地貌单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分布有粉砂、粉土、粉质粘土,特殊性岩土有盐渍土及淤泥质粉砂,沿线不良地质类型主要为积雪和风沙,积雪严重区主要分布于莫达木吉,沿线沙埋沙化灾害主要集中在终点连接线段及原201省道K278+000-K295段,线路分布区内不存在永久冻土,可不考虑其对本工程的影响。 项目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区。 4、人文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各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沿线居民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产生活方式。 本标段地处海拉尔巴彦托海镇,在工程施工和生活时,应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5、主要工程数量 本分项软土地基处理主要为挖除换填,其主要工程数量如下: 挖除非适用材料:14528 m3 换填砂砾:14528m3 土工格栅:20754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