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目的 对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做出积极响应,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人员伤害。 二、事故或紧急情况可能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前期征兆。 发生的地点:隧道施工现场 原因: 1、地质原因 (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 承压快、围岩失稳而塌; (2)、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3)、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钳制,一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围岩掉块、坍塌。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情况下,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4)、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施工中常常发生坝塌方; (5)、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滑坍; (6)、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方的发生; (2)、喷锚不及时,或喷射砼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4)、有时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未及时加固; (5)、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6)、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三、坍塌方前征兆: 1、量测信息所反应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 2、喷射砼产生纵横向的裂纹或龟裂; 3、在坑顶或坑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 4、岩层层理、节理缝或裂隙变大、张开; 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劈,填塞木弯曲折断,扒钉受力变形,木支撑发生“辟啪”破裂声; 6、坑道风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四、应急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防隧道坍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办公室,由副经理谢家忠任应急中心负责人,成员:安质部长、办公室主任、派出所指导员及各施工队队长。应急指挥中心在事故突然发生时能够立即组织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五、应急措施 发生紧急情况时,现场负责人要立即用电话向应急中心报告,如有人员受伤情况并拨打120或奉节县人民医院电话(56594704),并在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做好进一步的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现场实施抢救。 到达现场后由应指挥中心负责人谢家忠负责事故现场抢救指挥工作,安质部长负责人员的疏散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现场急救车辆的调配工作,发生事故的施工队队长负责人员的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