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本工程包括FAS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区间疏散指示系统。应对其包括配管、线槽安装,管内穿线、测试,气灭管道安装、实验,设备开箱检验及验收,设备安装、系统单体调试及验收,系统联调等方面进行监理。 1.1.开箱验收 1.1.1.外观检查 包装箱完整,设备表面无腐蚀、涂覆层剥落、起泡现象,无明显划痕、毛刺等机械损伤。 1.1.2.标志、铭牌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制造厂名称、商标 出厂日期(年、月、日)及产品编号 1.1.3.数量及装箱资料 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产品原产地证明 型式试验报告 商检证明文件 检验部门名称 合格标志 报关单等。 1.2.火灾报警系统设备安装工程的实施 1.2.1.布线 1.2.1.1.FAS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布线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1.2.1.2.管、槽内穿线或布线应在建筑地面施工结束后进行,在布线前应将管、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1.2.1.3.不同系统和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1.2.1.4.导线在管、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在接线端子上连接。 1.2.1.5.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1.2.1.6.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管子长度超过45米,无弯曲时; 管子长度超过30米,有1个弯曲时; 管子长度超过20米,有2个弯曲时; 管子长度超过12米,有3个弯曲时。 1.2.1.7.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接线盒的内外均应套锁母。 1.2.1.8.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线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1.2.1.9.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米设置吊点或支点,在线槽接头处、距接线盒0.2米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1.2.1.10.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毫米。 1.2.1.11.穿越行车隧道的线缆均应穿绝缘管从轨底跨越,并应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0米。 1.2.1.12.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两侧时应固定,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1.2.1.13.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伏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兆欧。 1.2.1.14.所有的线缆敷设时应留有余量,敷设的金属管路应接地保护。 1.2.2.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1.2.2.1.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探测器距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米; 探测器周围0.5米内不应有遮挡物;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米,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米; 在宽度小于3.0米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米,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米,探测器距顶端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1.2.2.2.线型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有特殊安装要求的探测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1.2.2.3.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1.2.2.4.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他颜色区分,在本工程中将采用同一种规定定义颜色。 1.2.2.5.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厘米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的标志。 1.2.2.6.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1.2.2.7.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1.2.2.8.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湿和防震的措施。 1.2.3.手动报警器、电话插孔和警报装置的安装 1.2.3.1.手动报警按钮、电话插孔应安装在墙上距地面或楼面高度1.5米处,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1.2.3.2.手动报警按钮、电话插孔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厘米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做好明显的标志。 1.2.3.3.电话插孔一般应和手动报警按钮配套同址安装。 1.2.3.4.警报装置安装高度距建筑物顶面0.3米,或距地面或楼面1.8米。 1.2.4.各种模块的安装 火灾报警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模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求与探测器安装要求相同。 1.2.5.控制器的安装 1.2.5.1.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或楼面高度的距离不小于1.5米;落地安装时,其底面宜高出地坪0.1~0.2米。 1.2.5.2.控制器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1.2.5.3.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端子板上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应超过2根;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 0厘米的余量; 导线应绑扎成束,穿入管子时应将管口封堵。 1.2.5.4.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相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消防电源(双电源切换箱)安装必须符合《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1.2.5.5.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1.2.6.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1.2.6.1.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1.2.6.2.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0米,而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5米。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或接线箱),要用锁母固定,并按规定接地。 1.2.6.3.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标志。 1.2.6.4.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2.7.系统接地系统的安装 1.2.7.1.FAS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1.2.7.2.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 1.2.7.3.工作接地线应与保护接地线严格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应采用专用的接地装置。 1.2.7.4.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按下列内容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测量接地电阻; 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 查验施工质量。 1.2.8.与其他系统接口的安装 FAS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接口界面进行安装。 1.3 IG541灭火系统及零部件安装调试 1.3.1剔凿穿墙、地板洞 (1)需剔凿处理时,须征得相关专业公司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2)在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上剔凿穿墙、地板洞时,应由专业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将管道及设备的位置、坐标、标高尺寸测量准确。 1.3.2设备材料的清点检查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安装前,做规格、型号、尺寸、质量等方面的清点验证,保证数量、质量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 (2)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机械性损伤。 (3)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4)组件所有外露接口设有防护装置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5)铭牌清晰,其内容应符合国家要求且必须有效。 (6)保护同一防护区的灭火剂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 (7)气动驱动装置的气体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 (8)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应超过设计充装量的1.5%。 (9)灭火系统应检查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贮存压力,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实际压力不应低于相应温度下的贮存压力,且不应超过该贮存压力的5%。 (10)安装前应对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和阀驱动装置中的气体单向阀抽样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统组件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气压严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统组件的设计工作压力。 b、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水温不应低于5℃,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时间不应少于1min,在稳压期间目测试件应无变形。 c、气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后进行。加压介质可为空气或氮气。试验时宜将系统组件浸入水中,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时间不应少于5min,在稳压期间应无气泡自试件内溢出。 d、系统组件试验合格后,应及时烘干,并封闭所有外露接口。 (11)系统安装前应对阀驱动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源电压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应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b、气动驱动装置贮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 1.3.3支、吊架的制作安装 1、支、吊架的制作: 管道支吊架采用龙门架形式,在结构顶板或其它一次结构墙体上固定,禁止将管道支架生根在二次结构墙体上。 所有支架均采用热镀锌角钢和槽钢制作,固定螺栓为不锈钢材质。 2、支、吊架的安装 (1)管道支、吊架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吊架的固定和调整工作。 (2) 安装支、吊架的位置、标高应准确、间距应合理。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有关标准图规定进行安装。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b)管道末端喷嘴处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 (c)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防晃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