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轨道工程
  3. 内容

盾构端头井加固施工方案20p

  • 资料大小:58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9-30 14:40
  • 发布作者:滴滴啦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1.2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盾构进出洞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此方案适用于凤凰山公园站~方州广场站盾构区间(方州广场站端头盾构井)、方州广场站~沈桥站盾构区间的端头井加固,共计4处盾构进出洞区域洞门端头加固施工。 2、工程概况 2.1线路位置、规模及所处地层 凤凰山公园站~方州广场站区间(简称凤方区间)为盾构区间,出凤凰山公园站后沿延安路、延安北路向北到达方州广场站。起讫里程为 K27+34.084~K28+339.202,长度约1305.118m。盾构圆形隧道限界为 Ø5200mm,管片内径Ø5500mm,外径Ø6200mm。 隧道直径变形<2‰D(D为隧道外径)。两端车站兼作盾构工作井。在 K27+520 位置设联络通道兼泵站,K27+950 位置设联络通道。区间侧穿道路两侧房屋,下穿鲁宁输油管。区间设 1 座联络通道和 1 座联络通道兼泵站。区间平面设 R=3000 一组曲线,竖向设 V 形坡,线路先以 23‰、6‰下坡,然后以 6‰、25‰上坡。 本区间隧道主要穿越③-1b1-2 粉质粘土,局部穿越③-3b1-2粉质粘土、③-1bd2粉质粘土夹粉砂、②-1b2 粉质粘土。 方州广场站~沈桥站盾构区间起讫里程为 K28+733.952~K29+350,长度约618.948m,盾构圆形隧道限界为 Ø5200mm,管片内径Ø5500mm,外径Ø6200mm。 隧道直径变形<2‰D(D为隧道外径)。南端方州广场站兼作盾构工作井,北端明挖段设置盾构井。在K29+53位置设联络通道兼泵站。出方州广场站后沿金江公路向北从新葛桥西侧下穿葛桥河后到达盾构井。区间下穿宁启铁路。区间设1 座联络通道兼泵站。区间平面设 R=2000、500 两组曲线,竖向设 V 形坡,线路先以 5‰下坡,然后以 28‰上坡。 本区间隧道主要穿越③-1b1-2 粉质粘土、③-2b2 粉质粘土、②-2b3-4 淤泥质粉质粘土。 2.2端头井加固设计概况 洞门外地基采用三轴搅拌桩并结合旋喷桩封堵洞门。地基加固水泥采用 42.5 号普通水泥,水泥掺量建议为18%,水灰比建议为1.5~2.0,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在该范围内进行调整;要求加固后的土体,应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止水性,其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qu 不小于 0.8MPa,渗透系数≤1.0×10-8cm/s。 方州广场站~沈桥站区间盾构始发端地基加固长度为9米,方州广场站南端头盾构始发端地基加固长度为6米;方州广场站-沈桥站区间盾构接收端位于方州广场站北端头,地基加固长度为12米, 凤凰山公园站~方州广场站区间盾构到达端位于凤凰山公园站北端头,地基加固长度为9m。4处盾构进出洞区域洞门端头加固宽度均为盾构隧道结构每侧3m,竖向加固范围为盾构隧道结构上下各3m。搅拌桩采用Φ850@600三轴搅拌桩,水泥掺入量应在施工前根据地层类型进行掺入量的强度及其他参数的对比试验,初步建议加固区范围内水泥掺量18%,加固范围上部区域掺入7%~8%的水泥以满足机械施工要求。 为保证端头加固与端头井围护桩之间不渗漏水,在盾构施工前端头井围护桩外设置一排Φ800@300双重管旋喷桩封堵洞门,深度同端头加固,水泥掺量25%,渗透系数≤1.0×10-8cm/s。 端头井加固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桩,以便根据加固效果,确定施工工艺及各项施工参数。在端头井加固范围外侧和中部施做共3口降水井备用(见加固区示意图)。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1工程地质 根据地勘资料,本标段地层情况如下:①-2素填土→②-1b2-3粉质粘土→②-2b3-4淤泥质粉质粘土→②-3b2粉质粘土→③-1b1-2粉质粘土→③-1bd2粉质粘土夹粉砂→③-1b2粉质粘土→③-2b2粉质粘土→③-2bd2粉质粘土夹粉砂→③-3b2粉质粘土→③-3b1-2粉质粘土→③-4bd2粉质粘土夹粉砂→④-2a1粘土→④-3b1-2粉质粘土→④-4b2粉质粘土。 3.2 水文地质 1)凤凰山公园站~方州广场站区间水文地质状况 该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上部松散层中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三类。其中潜水含水层由近地表分布的第四系上更新统(Q3) 、全新统(Q4)冲积、冲—洪积粘性土组成,其富水性受地层岩性、补迳排条件影响有一定差异,一般富水性差。孔隙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为④-4e 层中粗砂混卵砾石层, 其透水性较强, 但含水层层顶埋深大,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主要由白垩系上统赤山组(K2c)泥质砂岩、泥质砂岩组成,裂隙水主要存在于强风化岩顶部,与上部砂、卵砾石层相连,富水性校好,因拟建场地基岩埋深大于42m,因此对工程建设影响不显著。 潜水位埋深受地势控制,水位埋深 3~5m,年际中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影响非常明显,丰水期水位埋深较浅,枯水期水位埋深较大,水位年变幅可达 2~3m。勘察期间实测场地孔隙潜水初见地下水位埋深 1.00m~3.50m,平均高程 10.19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1.20m~4.40m,平均高程 9.23m。根据调查,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埋深1.0m左右。 2)方州广场站~沈桥站区间水文地质状况 据调查,葛桥河最高水位高程 10.6m,地下水与葛桥河河水水力联系密切。 该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上部松散层中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两类。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组两大类。 孔隙潜水含水层组,多由更新统下蜀组(Q3x)和全新统(Q4)地层组成,岩性多为粉质粘土,在岗间洼地局部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场区砂土层及卵砾石层中,含水层岩性以粉砂、粉细砂及中粗砂混卵砾石为主,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 10m,但局部厚度较大,可达11.1m;含水砂层厚度较小,颗粒细,富水性一般,水质较好,为HCO3—Ca•Mg 或HCO3—Ca•Na 型淡水;但卵砾石层厚度较大,颗粒粗,富水性较好。 根据调查,拟建场地地下水变化幅度随地形地貌而异,地下水年变化幅度 1.0m 左右,常年最高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 0.20-1.65m,初见水位埋深平均值 0.85m,标高 8.57m;稳定水位埋深 0.60-4.50m,稳定水平埋深平均值 1.55m,标高 8.11m。根据六合地区工程经验,③-2d2-3 层、④-3d1 层及④-4e 层承压水水头高程 7.0m 左右。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盾构端头井加固施工方案20p
https://m.gc5.com/lqgc/guidao/1071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