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轨道工程
  3. 内容

匝道桥上部构造现场浇筑施工技术方案48p

  • 资料大小:821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0-08 15:43
  • 发布作者:滴滴啦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1.3气侯、水文、地质和地形情况 本项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21.2℃,日均温11.3-11.9℃,7月均温28.4℃,年均降水量1472-1500mm,多集中在4-9月。根据现场地质调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区地层上部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残积土层,下部基岩为泥盆系岭组灰岩层。局部溶洞发育。 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水系发育,植被较好,地下水的补给充沛。丘陵和中低山地区基岩裂隙发育,风化层厚度较大;河谷和盆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汇集,形成丰富的地表水以及地下裂隙水和孔隙水。 该区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千枚岩、片岩、硅质岩等,一般含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水。地下水量相对贫乏~微弱。 侏罗统地层为一套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等,新鲜岩石较致密,地貌上构成低缓丘陵区。一般含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水。地下水量贫乏~微弱。 白垩系岩系主要为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以及砾岩、砂砾岩等,含孔隙水和裂隙水,含水量贫乏~微弱。 第四系为松散的冲~洪积和残~坡积物,厚度0.5~11.1m,含风化裂隙水和孔隙水,水量贫乏~微弱。 1.4 工程概况 本桥为丙村立交的A匝道桥,地处低缓丘陵区,桥位跨越山间洼地,洼地内主要为鱼塘及农田,桥位区内地形起伏较大,两端桥台均位于山坡。地面标高约72.9~97.5m。本桥位所处区域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未见断层活动痕迹,区域稳定性好,基底为白垩系砂砾岩、粉砂岩。 桥位位于缓和曲线和R=600m和140m的圆曲线上,下穿丙村高架桥。中心桩号为AK0+920,起止里程为AK0+812.5~AK1+027.5。桥跨组合为:(20+4x25)+(3x25+20)m连续箱梁,桥梁全长221m,主桥箱梁采用逐段现浇施工。桥宽17.5m,顶板宽17.5m,底板宽12.5m,两侧悬臂各2.5m。采用单箱三室直腹板箱梁,顶板厚度为25cm,跨中截面底板厚度为22cm,腹板厚度为从40cm变宽至55cm,梁高1.65m。由于箱梁位于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上,故在每跨跨中设置一道20cm厚小横隔板。全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均按预应力砼A类构件设计。 连续箱梁采用GPZ(II)型盆式橡胶支座;伸缩缝采用80型伸缩缝。本桥设置5m长搭板。桥面系排水为集中排水方式。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匝道桥上部构造现场浇筑施工技术方案48p
https://m.gc5.com/lqgc/guidao/1071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