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路线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以漂卵石土为主,许多路段表层风积砂较厚,少段线路在山脚通过,地层主要为残坡积成因的块碎石土和角砾土。此外沿线分布大量的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该段地形陡峻,坡体稳定性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主要不良地质病害有:沙害、泥石流、崩塌 、塌方、水毁等。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5—0.2g。 3、气候 本段属温带湿润、半湿润高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0℃,极端最低气温为-15.1℃,极端最高气温30.4℃,地面温度12.9℃,相对湿度50%,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19m/s ,平均降水量646.6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蒸发量1903.8mm,年日照时数2511.7h ;降水形式主要为降雨和降雪,雨季多阵雨、暴雨。沿线水系完整,水利资源丰富,含沙量少,能够满足本项目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 (水质良好)。项目区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接受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 拉多支线属高原性气候,气候变化急剧,夏秋季短,多暴雨、冰雹、洪水,降水期多集中在6~9月。河流主要为澜沧江。路线依山傍水,地势较为陡峻,海拔高,雨雪多的气候特征必将对工程实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