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3.1地质条件 本段路基属于回填段,桩号为K0+000—K0+330,包括雨污水管道在内的所有构筑物所在的区域地层自上往下依次是①层耕土②层软塑状粉质粘土③层可硬塑状粉质粘土,地基土组成对路及稳定性不利。开挖能揭露的是前3层土,根据钻探及标贯孔Z1-Z7得出的揭示地质情况如下: -耕土:强度一般,不宜直接利用作为路基持力层。 -软塑状粉质粘土:布局分布,厚度不均,强度低,不宜直接作为持力层。 -可~硬塑状粉质粘土:强度较高,为较好的路基持力层。 根据地勘资料得知,从K0+000至K0+330均有分布长江牛轭湖淤积的软弱土,层厚3.6~12.2米,层底标高3.280~ -5.58米,呈深灰色,饱和,软塑-流塑状,摇震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击数为3~4次/30mm,水泥搅拌桩直径0.5m水泥搅拌桩基础。桩平均长≤15.0m,桩距为1.4~1.1米,水泥搅拌桩总长度约为161518米。 设计要求: a、水泥搅拌桩桩径采用50cm,水泥掺入量16%,水灰比选用0.45~0.55,水泥搅拌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4Mpa。考虑到静载试验费用高,时间长,搅拌桩验收只进行桩身整体性及抗压强度检测。 b、桩距110~130cm,正三角形布置。 c、桩顶设置40cm碎石褥垫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cm d、搅拌桩成桩后应高于设计顶标高50cm,并在铺设垫层前人工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