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路基工程概况 本标段路基工程总长290米,路基工程:路基挖方41426立方米,填方188787立方米,借隧道渣149431立方米;软基处理面积12482m2;土工格栅39312平方米;路基防护浆砌圬工1927.51立方米,路基排水浆砌圬工1438.92立方米。 二、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前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认真地审查,详细地调查施工范围的地质、水文、管线等情况,与设计图纸进行核对,遇到不相符的向上提交解决方案。 2.复核路基中线桩和横断面地形的原始地貌,计算其土石方量,一并将施工复测时的控制点、增设的水准点等等测量资料进行整理,提交监理工程师核查。 3.施工前对各填筑材料做好土质的含水量、液限、朔性指数、密度、击实、有机质含量、溶盐含量等试验,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为试验段,在填筑前做好分层碾压试验,通过土工试验确定符合要求的填料。 4.依据设计断面尺寸和横断面的测量成果,进行详细的土石方数量计算和调配,根据指定的弃土场位置,选择最佳弃土方案。 5.做好施工场地的防排水工作,确保路基范围内不受影响。根据现场情况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6.施工场地的整理,拆除公路用地界的建筑物,砍伐或移植用地界内的树木,将树根、杂草垃圾土等清除场地以外,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夯实,保证施工。 三、路基施工的工序 1.路堤基底的处理 1.1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不陡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等杂物,经碾压符合要求后,可直接在地面上修筑路堤;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3.0m,且向内倾斜2%~4%的坡度。 1.2当路基稳定受地下水影响时,应予以挡截或排除,引地下水至路堤基础范围以外,再进行填筑。 1.3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先清除耕土,必要时将松土挖开凉晒,打碎土块,然后回填,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路床顶下0~0.8m为96区;0.8~1.5m为94区;>1.5m为93区)。经过水田或软基地带时,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可采用挖除淤泥、抛石挤淤、石灰(水泥)土等一些处理措施,保证基底的稳定。 1.4路堤填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面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压实。 2.填筑 2.1路堤根据不同的土质,从原地面逐层填起,并分层碾压实,每层填筑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进行,碾压的机械采用YZ20G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在30cm,整平地面后,根据运土的车箱体积,再将铺筑的地面上用石灰划出方格子,保证每车土到摊平后该区域填土的松铺厚度,用推土机及时铺平,再进行碾压,压路机在进行一次碾压后转头碾压时,轮迹要重叠1/3,路肩处采用HC75冲击夯打实。填筑的方法可分为: 2.1.1水平分层填筑 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果原地面地面线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度检验合格后再填筑下一层。 2.1.2纵坡分层填筑 当原地面纵坡小于200时,用推土机从路堑取土填筑距离较短处的路堤,依纵坡方向分层填筑。 2.1.3横向填筑 从路基一端按横断面的全部高度,逐步推进填筑,仅用于无法自下而上填土的陡坡、断岩或泥沼地区,此法不易压实,在填筑材料上选用高效能的压实机械,采用沉陷量较小的砂性土或废石方作填料,采用混合填筑法,路堤上部水平分层填筑。 2.1.4加宽路堤时,所用的填土与原路堤用土尽量接近或为透水性好的土体,并将原边坡挖成内向倾斜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2.1.5对于不同性质的土,混合填筑时,应视透水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层填筑,并采用有利于排水和路基稳定的方式。一般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2.1.5.1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下层时,其顶面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果用其填筑上层,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大的土所填的下层边坡上。 2.1.5.2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大于0.5m。 2.1.5.3凡因潮湿或冻融而体积变化小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形变模量)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2.2本合同段路基的填料大多采用隧道炮碴进行填筑,为填石路堤, 在碾压前应先用大型推土机推铺平整,个别不平处采用人工配合细石屑找平,其松铺厚度不超过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