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试验段简述 试验段路起讫点:K18+400~K18+600,全长200m,试验段平均填土高度1.80m,该试验段均位于风积沙填筑路段。本风积沙路基试验段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120km/h,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采用风积沙和包边砾石土共同填筑。 本试验段位于直线段上,路线纵坡为0.32%,路基横坡1.5%,路基边坡坡度1:4。 二、试验段主要工程数量 试验段路线总长度200m,本试验段中氯盐盐渍土换填砾石土102m3,换填风积沙共2828m3;风积沙填筑5580m3,砾石土填筑3420m3;挖方95m3;复合土工膜8048㎡,一布一膜7312㎡。 三、试验段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风积沙的技术特性 风积沙颗粒组成很细且颗粒单一均匀,粉粘粒含量很少,渗透系数较大,比表面积很大,粘聚力很少,松散性很强,保水性较差,水稳性很好,易溶盐含量很小,呈微碱性,本身无腐蚀性,压缩变形小,完成时间短,压缩量与荷载呈指数关系,回弹模量值较大,保水状态下最易压实。 ② 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 为确保风积沙填筑路基的工程质量,必须合理确定风积沙的最大干密度。经过大量的试验分析,对风积沙进行了分类,其分类情况如下: I 类:a、I-1 类:无塑级配不良沙,即土中<0.074 组分质量小于总质量的5%。 b、I-2 类:有塑级配不良沙,即土中<0.074 组分质量小于总质量的5%。 II 类:含细粒土沙,即土中<0.074 组分质量占总质量的5%~15%,其特点为塑性指数较大。 III 类:含细粒土沙,即土中<0.074 组分质量占总质量的15%~50%,其特点为塑性指数较大。 I-1 类风积沙宜采用表面振动压实法(干法)和振动台法(干法和湿法),从试验资料分析:I-1 类风积沙采用表面振动压实法和振动台法比击实标准干密度提高0.05~0.12,采用标准击实法时,在击实筒试样上放钢垫板,其标准较准确。I- II类风积沙宜采用标准击实法,其标准干密度较准确。II、III 类风积沙宜采用标准击实法(与粘性土试验方法一致)。 在室内通过风积沙在不同的含水量情况下使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和击实试验法取得试验数据,在室外通过修筑试验路,用不同的机具进行风积沙路基的压实试验,来对室内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③通过对气温、降水、蒸发、湿度、风的状况等内容的调查,了解沙源、地貌成因、沙丘移动规律,以便针对气候条件,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施工。 前期试验准备:试验段开工前取出有代表性的砾石土、风积沙土样进行土的液限、塑限、颗粒分析试验、含水量试验、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易溶盐含量试验,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检验;对于复合土工膜、一布一膜等土工合成材料,其经纬向断裂强度、经纬向拉伸断裂伸长率、经纬向撕破强度、CBR顶破强度、垂直渗透系数等各项技术指标经检验后应满足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砾石土、风积沙土样和复合土工膜、一布一膜的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施工组织准备 ①路基开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 ②根据工程内容、工期要求,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并做到劳动力、材料、设备、临时工程、通讯电台、生活供应、安全保障等全面落实。 ③施工机械车辆的选择 沙漠地带地广人稀,交通运输极为不便,高温、沙尘天气对机械车辆的损害大,机械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极为不便。因此,应尽量考虑在沙区能较为便利行走的大型机械车辆,推土机宜采用T120 以上、自卸车采用8~15T、洒水车采用8~15m3 较为经济,选用14T 以上前后轮驱动的振动压路机为宜,并尽量调配较新或状况较好的设备进场。 施工便道准备:为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取土场至路基的施工便道应精心修建。先用装载机粗平,再用平地机精平。为提高便道的承载力,铺筑50~60cm砂砾料,洒水碾压密实,每隔一定的间距修建错车道,保证运输车辆进出顺畅。 试验路段的目的:经过认真比选,选定K18+400~K18+600,长200m为试验路段,试验时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风积沙和砾石土的含水量等,确定最佳的施工参数,并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风积沙路基大面积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