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处理方案 1.1、对直接出露地表的薄层软土(小于3m),采用清淤换填方法进行处理。 1.2、路基采用袋装砂井进行处理。 1.3、对于存在下伏倾斜软土层影路堤稳定性的路段,根据稳定性计算,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地基,避免路堤失稳滑移现象的发生。 1.4、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超载预压措施,以加快施工期沉降、减少工后沉降、消除不均匀沉降、检验路基稳定性、减少养护费用、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1.5、对于硬壳层大于10m的软土路段,采取预压方式处理,不对下浮软基进行深层处理。 1.6、固结排水方法处理时打设深度为25m,可以打穿软土路段时应打穿软土层进入下浮硬土层。 1.7、采取复合地基处理方式时,桩体应打穿软土层,桩体进入下浮层0.5m。 2、软基处理施工 2.1、清淤换填 应将淤泥质粘土层全部清除后,方可进行回填,换填深度及换填范围,按设计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确定回填料优质,换填料可采用碎石土、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换填土层应分层填筑,并在碎石土层面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先用石屑填塞垫平,用重型机械压实,然后在其上铺设土工布,再进行填石填土。 2.1.1砂垫层: 采用透水性好、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3%,渗透系数 > 5×10-3cm /s,并将其中植物、杂物除尽。砂垫层摊铺厚度50cm。垫层两端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 2.1.2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采用单向聚合土工格栅。设计采用土工格栅抗拉强度≥40KN,纵、横向伸长率<10%。每批土工格栅运抵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和质量验收,外观和强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 2.1.3土工格栅施工要点: 本次设计为提高路基稳定性,软基路段铺设双层土工格栅,其旅工顺序为: 整平原地面 → 铺设砂垫层底部土工格栅 → 摊铺25cm厚下层砂垫层 → 将底部土工格栅反折 → 摊铺25cm厚上层砂垫层 → 铺设砂垫层顶部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时应沿路基纵向摊铺(主受力方向为路基横向),土工格栅应摊铺平整、张紧,不得出现松弛现象,并用插钉固定→横向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并每隔10cm绑扎一次→土工格栅摊铺完成后,应及时填土碾压,首先在土工格栅两侧填土,将土工格栅固定,再向中间推进,碾压的顺序是先两侧后中间,严禁车辆直接与土工格栅接触。 2.1.4袋装砂井: 对于软土层较厚,导致地基稳定不足或地基沉降量过大的路段,采用袋装砂井结合砂垫层(厚50cm)的排水固结法,利用袋装砂井良好的三维透水性,缩短排水距离,加速地基的固结过程。 2.1.5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 (1)袋装砂井: 材料技术指标: 砂袋:选用具有足够强度的聚丙烯编织袋,抗拉强度不小于15kN/m,装砂后砂袋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砂的渗透系数。 b、砂: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渗透系数不小于5×10-3cm/s。 施工工艺:整平原地面(含清耕植土、清淤、推平水塘或鱼塘间的土埂、填前夯实、回填整平等) →摊铺下层砂垫层 → 机具就位 → 打入套管 → 沉入砂袋 → 拔出套管 → 机具移位 → 埋砂袋头 → 摊铺上层砂垫层 2.1.6袋装砂井的间距及布置形式: 袋装砂井间距为1.0~1.3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2.1.7质量检验: 袋装砂井施工质量和质量检验应符合《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1)砂井可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施工,导轨应垂直,钢套管不得弯曲。 (2)砂袋入井,应用桩架吊起垂直下井,防止砂袋发生扭结、缩颈、断裂和砂袋磨损。 (3)拨钢套管应注意垂直起吊,以防止带出或损坏砂袋。 (4)砂袋应与砂垫层贯通。 (5)袋装砂井的桩长应由试验桩确定。 2.2、本路段软基要求预压,预压分一下二种:(1)等载预压:路面当量荷载填土高度+路床顶面标高+沉降土方增量的填土预压;(2)超载预压:路面当量荷载填土高度+路床顶面标高+超填高度+沉降土方增量的填土预压。在工期允许下,尽量采用超载预压。桥头及通道两端、构造物密集路段,采用超载预压,一般路段,根据土源情况,分别采用等载和超载预压。 软基的施工,应加强路堤填筑过程中和填筑后的地基变形动态的观测,对路堤施工实行动态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