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基路面
  3. 内容

道路软基处理监控方案7p

  • 资料大小:12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12-11 09:58
  • 发布作者:齐翠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双向6车道,道路红线宽37m。沿线交通条件总体便利,材料运输条件较好。但项目施工期间,工程施工车辆会对沿线地方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采取必要的措施疏导交通,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二、工程特点    1、部分鱼塘段不良土富存    (1)软土    勘测报告揭示,部分鱼塘等软土地层的主要类型是冲淤积形成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层,以厚层和夹层形式存在。从物理力学指标上看,软土层具有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淤泥的典型特征,即含水量高(多为流塑状态)、渗透系数低、压缩性大、强度低。含水量高预示软土层的沉降量大;渗透系数低使得软土层排水缓慢、固结时间和沉降稳定周期长,易导致较大的工后沉降;孔隙比大、压缩性高说明软土层易发生较大的变形,反映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瞬时沉降量占的比重大;强度低说明软土层承载能力差,对路堤填筑时地基的稳定性不利。在这种地质条件上修筑高等级公路,给施工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可液化砂土    本项目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沿线分布有较多的饱和沙土,饱和沙土地震液化成为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之一。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路段所处区域为设防地震烈度Ⅶ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路段K29+000~K29+510属轻微~严重液化场地,总长度0.51km,液化指数为0.78~52.65。鉴于此路段液化指数起伏较大,建议进行若干补勘。其他路段的液化等级均为不液化。    2、平面控制因素较多    本项目南岸沿途多为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地方道路纵横交错,结构物较多,软弱地基广泛分布,纵断面受结构物净空、软基工后沉降和旧路路面标高控制,限制因素较多,为了与旧路设计标高对应,设计中南岸路堤填筑高度普遍不高。由于南岸原有地面标高分布不一,各段的填筑高度也各不一样,其中软基处理路段南岸最大填筑高度为5.69m。    3、差异沉降问题    (1)路线南岸新老地基的软基差异沉降问题    路线南岸由新老地基组成,部分地面原为工厂、民宅和水泥路面,部分甚至为鱼塘段,固结度不一,路基情况复杂。特别对于软土地基来言,易导致在新旧地基结合部位形成沉降裂缝,在新地基段形成纵缝。    (2)不同处理方法引起的软基差异沉降问题 各种软基处理方法,其加固软土机理不同,因此,存在着差异沉降现象,特别反映在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交界处。本工程中软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塑料排水板、CFG桩等,各处理方法之间均有交界位置,因此,存在不同方法处理软基的差异沉降问题。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道路软基处理监控方案7p
https://m.gc5.com/lqgc/ljlm/1059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