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为了保证填方区的土方在雨季不发生滑坡,确保土方的稳定,经综合考虑制定以下填方边坡的加固处理方案: 1.填方边坡的加固: 在回填土处中共设计了3处填方坡面,其填方边坡坡度大于30度,属于极易形成崩塌、滑坡等病害的高边坡。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减少填方土方工程量,边坡极不稳定,需要加固。 挡土墙是传统的一种用来支撑填方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构造物,它所承受的荷载是土压力,因此,本工程的填方边坡拟采用挡土墙加固方式。填方边坡挡土墙是为了防止回填于山坡的土体的崩塌与滑坡,亦称为山坡挡土墙。 以结构形式为划分依据,常用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锚定式、薄壁式、加筋土式等。本工程施工拟选用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的重力式挡土墙。对高边坡的填方边坡,由于填方深度大,施工中应结合现场条件考虑重力挡土墙。 2.处理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2)做好泄洪系统,在滑坡范围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在滑坡区域内,修设排水系统,疏导地表水及地下水,阻止其渗入滑坡体内。主排水沟宜与滑坡滑动方向一致,支排水沟与滑坡方向成30°~45°斜交,防止冲刷坡脚。 (3)处理好滑坡区域附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防止浸入滑坡地段。 (4)如因地下水活动有可能形成山坡浅层滑坡时,可设置支撑盲沟、渗水沟,排除地下水。盲沟应布置在平行于滑坡滑动方向有地下水露头处。做好植被工程。 (5)保持边坡有足够的坡度,避免随意切割坡脚。土体尽量削成较平缓的坡度,或做成台阶形,使中间有1~2个平台,以增加稳定(图6-41a);土质不同时,视情况削成2~3种坡度(图6-41b)。在坡脚处有弃土条件时,将土石方填至坡脚,使其起反压作用,筑挡土堆或修筑台地,避免在滑坡地段切去坡脚或深挖方。如整平场地必须切割坡脚,且不设挡土墙时,应按切割深度,将坡脚随原自然坡度由上而下削坡,逐渐挖至要求的坡脚深度(图6-42)。   图6-41 边坡处理 (a)作台阶或边坡;(b)不同土层留设不同坡度 (a=1500~2000mm)   图6-42 切割坡脚措施 1-滑动面;2-应削去的不稳定部分;3-实际挖去部分 。 (6)滑坡面土质松散或具有大量裂缝时,应进行填平、夯填,防止地表水下渗;在滑坡面植树、种草皮、浆砌片石等保护坡面。 (7)对此工程,稳定后采取设置混凝土锚固排桩、挡土墙、抗滑明洞、抗滑锚杆或混凝土墩与挡土墙相结合的方法加固坡脚(图6-43~图6-47),并在下段作截水沟、排水沟,陡坝部分采取去土减重,保持适当坡度。   图6-43 用钢筋混凝土锚固桩(抗滑桩)整治滑坡 1-基岩滑坡面;2-滑动土体;3-原地面线;4-钢筋混凝土锚固排桩;5-排水盲沟   图6-44 用挡土墙与卸荷结合整治滑坡 1-基岩滑坡面;2-滑动土体;3-钢筋混凝土或块石挡土墙;4-卸去土体   图6-45 用钢筋混凝土明洞(涵洞)和恢复土体平衡整治滑坡 1-基岩滑坡面;2-土体滑动面;3-滑动土体;4-卸去土体; 5-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明洞(涵洞);6-恢复土体   图6-46 用挡土墙(挡土板、柱)与岩石(土层)锚杆结合整治滑坡 (a)挡土墙与岩石锚杆结合整治滑坡;(b)挡土板、柱与土层锚杆结合整治滑坡 1-滑动土体;2-挡土墙;3-岩石锚杆;4-锚桩;5-挡土板、柱;6-土层锚杆   图6-47 用混凝土墩与挡土墙结合整治滑坡 1-基岩滑坡面;2-滑动土体;3-混凝土墩;4-钢筋混凝土横梁;5-块石挡土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