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基路面
  3. 内容

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40p

  • 资料大小:6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6-28 18:45
  • 发布作者:哈哈丸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该工程区域因2005年泰利台风后发生坡面浅层滑坡,该工程目的为确保和平村灾害影响区域的19幢民房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地质灾害工程的防治工程主要包括清坡、锚杆、钢筋混凝土格构工程和截排水工程等。为确保施工期间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照一定的施工程序,合理安排劳动力施工班组,做好材料供应工作,确保质量,按时完成工程。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法 2.1工程定位测量技术方案 2.1.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选任有经验的测量人员,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交底,公布工作纪律和标志设置要求,资料成果要求。全面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 2、针对本工程特点配置测量仪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测量仪器设备的常规检验和校正。 3、建立分工责任制,每一测量成果都要有责任人签字,测量记录应使用规定的统一格式,不得涂改和乱画,文字应正楷清晰,记录有误应划去另写一格,应遵守测量仪器、工具、设备操作保管养护守则,仪器定期检定守则。 4、对勘测单位提供的原设桩点的有关资料进行室内审核和现场查对。 2.1.2控制点复测 为了保证符合设计的要求,确保施工中不发生任何差错,在施工前把勘察单位提供的全部控制桩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经过复测,凡是与原来的成果或定位的差异在允许范围内时,一律以原有的成果为准,不作改动,对经过多次复测证明原有成果有误或定位有较大变动时,报请提供单位审定后,确定。 2.1.3建立本工程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系统 1、平面控制 测绘部门提供的导线点复测合格基础上进行全线平面控制导线测设,导线点要求通视布置,测设采用全站仪进行。精度控制指标为:测距2mm,测角一测回误差1.5″,观测采用测角二测回,测距二测回。控制网计算和各项平差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在复核验收合格后,布设一条三等水准闭合线路,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和3米双面水准尺测设。根据全线距离允许误差为:n=±12√L,符合测量规范要求。临时水准点应设置在固定建筑物或现场浇筑的水泥墩上,临时水准点要设在施工范围外,标志应明显、牢固,使用方便,并要严加保护。如果出现沉降偏差应立即进行校核修正,并报监理。 3、测量成果提请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在复合无误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2.1.4边坡线的测量 边坡线的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按设计图纸要求,沿工程全线加控制桩。 2.2清坡 2.2.1施工准备 1、技术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必须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掌握工程质量控制关键工序的部位的施工技术要求。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2、会同业主摸清原有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在施工前提出保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3、查勘沿线施工现场,对保护周围环境,对附近居民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均认真调查解决。 4、组织人员、物资、机械设备进场,各种原材料质量检测和各种试验砼及砂浆的配合比。 2.2.2基本要求 1、施工前收集现状地形图和剖面图,由专业的测量人员定位放线,做好控制桩;处理施工区域内有阻碍施工的树木等;对危及场内施工安全的危险岩石等做出妥善的处理。开挖范围和高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实际地形、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有出入时,须由设计代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该工程清坡采用人工清坡、开槽。 3、高切坡体清挖至设计高程后,须由设计、监理和业主验收。 4、开挖料应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位置堆放。 5、禁止在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区域内临时弃土、停放设备等加载活动。 6、禁止在暴雨和饱水状态下施工作业。 7、在削方施工过程中,地表出现异常变形迹象时要立即采取如下措施:暂时停止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机械撤至安全地点;根据变形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地质灾害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作好记录;及时反馈信息,统治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40p
https://m.gc5.com/lqgc/ljlm/1067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