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三、材料、主要技术要求及主要机具 1)级配碎石材料由块石、天然卵石或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颗粒级配应良好,其中颗粒中针状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含量不得超过2%。 2)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倒梯形,分层填筑掺入3~5%(重量比)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地基系数K30≥150Mpa/m;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掺入5%(重量比)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7、动态变形模量Evd≥55Mpa、地基系数K30≥190Mpa/m。  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四、 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  )应采取排水措施,使过渡段填筑面保持无水状态。 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五、操作工艺 1 ) 工艺流程 过渡段基底处理→基坑底部混凝土回填→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层分区碾压→养护 2) 对级配碎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碎石,应将碎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做试验段,确定各种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   4)分层铺筑级配碎石 (1)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或距结构物2m范围以内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压实,压实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2) 填料分层填筑厚度应按试验段确定的厚度控制,使用小型压实机械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使用重型机械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 (3) 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宜与过渡段级配碎石、相邻路基同步分层填筑,不能同步时,应在填筑交界设置台阶,台阶坡度宜为1:2,高度约为0.6m。  (4)铺筑的级配碎石石应级配均匀。 4)洒水:铺筑级配碎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碎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6) 找平和验收 (1)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 (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六、成品保护  1) 回填碎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 级配碎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七、过渡段试验段完成工艺总结并经监理单位确认后,分部从新给作业队进行技术交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