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工程所处地区自然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位于湘东南山区,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西侧。线路区域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由于内外营力的不断作用,地貌景观复杂多变;路线大致沿北向南展布,海拔标高一般为400m---700m。 2、地质、地震 本合同段XX~YK43+080段:岩层属第四系更新统,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卵石土和碎石土,局部粘土层厚大于60m,硬塑~可塑状。卵石、碎石成份以砂岩为主。下覆基岩为灰岩,岩溶较发育;YK43+080~YK43+600段:岩层属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岩性主要为砂质页岩、砂岩,细砂结构,中厚层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质地坚硬。上覆层主要是碎石土,厚1m~5m左右,碎石主要成份主要为砂岩和少量灰岩,成因为残、坡积;YK43+600~YK46+390段:岩层属第四系更新统,岩性主要为残、坡积粘性土、碎石土,局部为网状红粘土,厚度1m~40m,碎石成份主要为砂岩,下覆基岩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石英砂岩、页岩;YK46+390~XX段:岩层加里东期,岩性主要为花岗岩,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层较发育。上覆层主要是残、坡积碎石土,厚度不大。 本合同段区域内的地震属Ⅵ度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定,一般构造物采取简单设防,大型的重要的构造物和单位工程按Ⅶ度设防。 3、气象、水文 本合同段所在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严寒期短,春早回暖快,春夏多雨,夏末秋后干旱,具有独特的山区立体气候,不同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照时间1500小时。年平均气温17.4℃,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53.4mm,平均降雨日183天,属xx多雨区之一。 本合同段区域内河流、冲沟、溪流较为发育,区内河流属湘江水系,沿线河流为洣水河,两岸均发育树枝状水系,上游均具羽列状冲沟溪流发育,属典型的山区型河流,水量、水位变化较大,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水资源较为丰富。 二、工程所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㈠资源供应情况 1、材料供应 ⑴填筑材料:本合同段沿线筑路用石料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沿线的中低山丘陵地带,挖方路段属泥盆系老地层,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及沿线的砂岩、灰岩和岩体残、坡积土土料极为丰富,可满足路基填筑的需要。 ⑵水泥:沿线所处区域内有不同品种和不同标号的水泥供应。 ⑶砂:合同段所处区域内蕴藏丰富砂砾料,以石英质为主,级配较好,含泥量不高,可采购沿线现有砂场砂料。 ⑷碎石、石料:本合同段区域内有丰富的石料,可就近利用。 ⑸钢材:业主指定采购。 2、水、电供应 ⑴水:本合同段沿线地表水比较丰富,施工用水可直接取自工点附近河流和山间溪流;生活用水可就近从当地自来水网和山间溪流取水。 ⑵电:沿线电网比较脆弱,工程用电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架设专线,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发电机组备用。 ㈡交通和运输条件 项目区外材料和设备运输可通过G106、S322国省道、X003、X005等运输。区域内再修建、扩建一些临时横向连通便道,基本可以解决机械设备、材料进场需要和土石方调配问题。 ㈢通讯、医疗条件 1、通讯条件:G网、C网覆盖全线施工区域,通讯信号强大,可满足施工通讯需要。 2、医疗条件:本工程项目位于中村乡,中村乡设有卫生院,项目地点离xx县城46Km,医疗较为方便。 第三节 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一、本项目工程工期紧,任务重,特别是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桥隧相接,是控制整个项目施工工期的关键性工程,因此,重点抓桥梁及隧道施工,在设备、人员及资金的安排上,予以重点考虑。 二、本项目所经区域路线纵向地面起伏变化较大,地面自然横坡较陡,通过溪沟山涧较频繁,施工场地狭小,因此,前期应充分做好便道和施工用场地(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及梁场等)的规划和施工,为桥梁和隧道全面施工创造条件。 三、xx、田螺窝隧道和xx穿越地域地质较为多变,围岩级别为Ⅲ、Ⅳ级和Ⅴ级,施工中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要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做好支护施工,做好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四、由于本项目路线线形受山地地形的限制,半径较小,横坡变化较多,桥梁位于超高渐变段和超高段时,T梁预制模板做成可调节模板,认真仔细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五、本项目桥梁高墩较多,地质条件较差,因此,在施工中要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重点抓桥梁桩基开挖、桥墩施工、T梁安装施工。 六、本项目所经区域为植被发育,环保水保要求高,因此,施工中必须自上而下始终树立环保水保意识,牢记“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施工中尽最大努力的减少破坏,施工后尽最大限度的恢复”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理念,严格落实“先治理再开挖、先支挡再堆放、先拦坝再倒渣”等施工要求,切实做到边建设、边保护、边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