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防水概况 盾构井及明挖隧道主体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外包防水层采用自粘式ECB防水板+无纺布,主材ECB的厚度不小于2mm,幅宽为4.0m;无纺布密度不小于400g/m2。顶、底板部分防水板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外加剂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为P12,倒角材料采用1:2.5水泥砂浆。 二、防水施工 1、基层面施工 基层面不允许漏水、积水要及时排除;基层面必须洁净、平整、坚实,无尖锐物。平整度应符合D/L≤1/10。(D—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L—相邻两凸面的距离);所有阴阳角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倒角,阴角可做成5cm×5cm的倒角,阳角可采用水泥砂浆圆顺处理,R≥30cm。 2、铺设缓冲层 缓冲层材料采用400g/m2的无纺布;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与防水板相配套的圆垫片将缓冲层呈梅花形固定在基面上,侧墙固定间距为80~100cm;底板防水板固定间距为1.5~2m;底板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加密至50cm。在基面凹处应加设圆垫片,避免凹处防水板吊空;钉子不得超出圆垫片平面,以免刺穿防水层。缓冲层搭接宽度不小于5cm,缓冲层铺设时应尽量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起大包。 3、防水板铺设 底板及边墙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拱顶采用后铺正粘法施工。采取纵向铺设,避免阴角处出现搭接面。相邻两幅卷材搭接宽度100mm,铺设长度一般应超出混凝土湿接缝及预留钢筋顶端500mm。要尽量减少T字型搭接和十字型搭接的数量,以保证防水效果。 防水材料固定时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大的鼓包,铺设好的防水板应与基面凹凸起伏一致。如防水材料幅宽中间出现大的鼓包,应重新铺设或采取机械固定法如中间钉钢钉,钢钉采用橡胶垫片,垫片大小为5cm×5cm,固定完毕后,在钢钉垫片外用双面自粘式ECB防水层补强,大小15cm×15cm,如发现补强防水层周边有开口现象,则再次压紧或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闭。 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在绑钢筋前,取掉卷材隔离膜,及时施做50mm厚防水混凝土保护层。 侧墙绑扎或焊接钢筋时应对防水层采取临时保护(石棉网等)措施确保防水层不受破坏。 三、重点部位防水 主体结构过渡段的防水及各种管道穿过衬砌必须依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加强处理,确保防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