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桥起讫桩号K221+322.96~K221+409.04,桥梁全长86.08米,全桥共一联。本桥承台长5.7m,宽2.2m,高1.8m. (1)地形、地貌 桥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间盆地地貌区,海拔高程一般约为528.0~542.0m,地势平坦,桥台均位于平坦农田上。微地貌主要为民房、农田、河流、公路。 桥址区行政所在地隶属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蒋家堰村六组。拟建中桥为跨小河而设,桥址区附近有村级公路相连,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地质条件 本次钻孔资料显示,桥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分支念头 碎石土呈互层状沉积,未揭露下伏基岩。 2.4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 桥址位于竹溪盆地内,在暴雨和洪水季节,坡面上大量岩体风化物沿坡面冲积而下,岩体风化冲积物沿坡面冲积而下,岩体风化冲积物沉积在相对低洼的沟谷或河床内,故形成了拟建桥址区内大量的互层状粉质粘土和碎石土的沉积,桥址区内无明显断层通过。 本次桥址区勘察过程中没有发现对路线有直接影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断裂构造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洪水季节,河道内水流量较大,且水流中含大量碎砾石,场区现存大量碎石土为洪水季节存留的冲洪积土。 根据钻孔水文地质观测和地表水文点观察,结合地形地貌,岩性和构造条件判断,桥址区河流内有常年地表水发育,洪水季节水流量较大,桥台山体地带地表水不发育,拟建桥址场区内地下水一般发育,钻孔揭露地下水标高526.84~531.64m,。地下水以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渗流、蒸发等方式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