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大桥是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桥,原桥中心桩号K167+421.763,全长585.324米。主桥为双幅30+44+30米三孔连续刚构,上跨店头—黄陵煤矿专用铁路。为顺接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经过专家评审会研究决定采用顶升工艺对主桥进行升高改造,以满足高程要求。改造后,黄陵岸左右幅分别升高,延安岸升高,纵坡由原来的1.608%变为2.6%,横坡不变。 施工方案:在原承台上放线、植筋、浇注L形支撑墩(3个80×80㎝混凝土方柱)至距主梁底板80㎝后,在支撑墩向上投影到主梁底板处粘贴楔形钢箱,将千斤顶和预制的混凝土垫块置于支撑墩上,待梁体增强后凿断主墩进行第一次顶升(体系转换)。升高至1m后,移开千斤顶,接高支撑墩,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第二次顶升,直至达到设计高度,浇筑墩柱、盖梁,完成桥面铺装。同样的方法对左幅进行施工。 主要施工工艺:主桥改造中梁体增强、接高墩柱等都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这里主要对主梁底板粘贴楔形钢箱、顶升回落、位移调整、位移和应力监控、主墩接高时顶部处理等进行详细说明。 一、粘贴楔钢箱 为确保千斤顶竖直受力,在主梁底板每个支撑墩投影处对应安装了三个楔形钢箱。钢箱用厚度为10㎜的钢板,焊接成平面尺寸为60×60㎝,各边高度不一的骨架(高度依据梁底实测坡度下料),C40混凝土填充密实,用环氧树脂和4根直径为20的膨胀螺丝固定于梁底。在实际顶升中发现钢箱最高边如果超过15㎝,容易发生鼓胀,影响顶升安全。钢箱底面是否水平,对主梁位移影响比较大(此发现也为后来调整位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