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1 目的 为避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运营期出现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特制定本指南。在制订时,充分吸取了现有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教训,从而提出主梁的一些应力控制指标,以及改进缺陷的一些经验措施,作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补充。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的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有关旧桥加固设计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加固指南》。 2 作用 2.1 作用及其组合 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相关条款进行。 2.2 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 2.2.1结构自重和预应力 考虑结构自重和预应力时,宜计入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内的误差对结构的影响。 2.2.2 活载 活载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取用。在整体纵向计算时,宜考虑偏载的影响;在进行局部及横桥向计算时,除了考虑冲击外,建议根据业主的要求,计入适当的活载超载。 2.2.3温度 温度荷载是结构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纵向计算时温度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取用,计算结构的均匀升温或降温,以及温度梯度引起的内力;横向计算时,宜计算箱室内外±5°的温差(见图2.2),必要时建议对结构进行空间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