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大桥B7标栈桥桩号范围约为K19+238~K19+946,长693m,宽度为8m。 (2) B7标范围内栈桥需提供一个施工平台,满足安装500KVA变压器的要求。 (3) 崇明岛侧浅滩区和堡镇沙浅水区河床面较高,水上施工设备无法施工,考虑陆地施工方案,采用履带吊配振桩锤吊打的型钢栈桥方案。 (4) 深水区栈桥考虑水上施工方案以加快栈桥施工速度,为尽量较少水中墩数量,采用大跨径的贝雷栈桥方案。 (5) 由于栈桥的使用时间较长,而本标段又位于长江口,属台风多发区,栈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波浪荷载的影响。 1.2 拟建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东北部长江南支的北港中段,两岸长兴岛、崇明岛陆域区地势均较平坦,但分布有较多的明浜和鱼塘,长兴岛地面标高约2.6~2.8m,大堤高程约5.8m;崇明岛地面标高约3.3~4.6m,大堤高程约5.9m。水域部分由于受迳流和潮流的作用水下地形复杂 ,北港水域江底呈现南北两个水道,南水道宽约4.2公里,呈宽状“U”字型,水深16~18m,江底略有起伏,幅度约3~4m;北水道宽约800m,最大水深约16m。江堤外普遍分布有潮滩,宽度约100~200m。水下砂体较多,在近崇明岛北港北侧分布有一宽约2.7公里的暗砂(堡镇沙),砂体呈现NW-SE走向,与长江径流方向基本一致,砂体表面较平,最浅处水深仅几米,落潮时已露出水面。 拟建上海长江大桥场区地貌类型陆域和近岸处为河口、砂嘴、砂岛和潮滩地貌,水域为河床、江心暗砂地貌。本工程辅通航孔区位于北港北水道,属河床地貌,5个墩位处水下泥面有所起伏,泥面标高-15.7~-7.1m;崇明岛岸堤外近岸潮间带为潮滩地貌,5个墩位处地(泥)面标高0.8~3.6m。在辅通航孔边墩PM116与非通航孔PM117墩之间存在一个水下陡坡(最陡处坡度约为1:3)。 1.3 水文情况 拟建上海长江大桥场区位于长江口,河床宽而浅,暗砂众多,砂体呈流动状,河势多变,水域和航道不稳定。在徐六泾以下,长江口呈三级分岔四口入海的格局。即由崇明岛将长江分隔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又被长兴岛分隔为南港和北港,南港被九段沙分隔为南槽和北槽,北港被堡镇沙分隔为南、北两个水道。本工程辅通航孔区位于北港北水道,崇明岛岸堤外区段位于潮间带。 长江口为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口外正规半日潮,口内潮波变形,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根据本场址附近的长兴岛水文观测站的潮位资料,实测最高潮位5.88m,实测最低潮位-0.29m,平均高潮位3.30m,平均低潮位0.84m,平均潮差2.34m,平均涨潮历时4h45min,平均落潮历时7h40min。 长江口属大径流,中潮差的河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双重作用。受海岸、河槽的约束,进入工程区域潮流的运动形式为往复流,且落潮流历时长于涨潮流历时,落潮流流速大于涨潮流流速。 长江口水质中含沙量较大,泥沙来源主要为流域来沙,北港多年平均含沙量约0.5kg/m3,河床质中值粒径范围为0.0046~0.14mm。 本场区邻近长江入海口,水中含盐量较高,且含盐量与长江径流关系甚为密切。 1.4 大风情况 桥位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地面(海平面lOm高)平均每年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东线有9~15天,有一半以上大风过程的持续时间不超过2.0h。持续时间在12.0h以上的8级及以上大风出现频率较低,在7%以下。 工程区域东线一带30、50、100年一遇的地面最大风速分别约为30、33、35m/s,相应地区水面上的最大风速估计分别比地面上大2m/s左右。 1.5 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土的分布与特征 辅通航孔区(包括崇明岛岸堤外50m跨径非通航孔区段)标高-141.40m以上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按其岩性、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上的差异,可分为15个工程地质(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1层填土,层面标高3.11~3.60m,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及植物根茎,主要分布在崇明岛近岸处,厚度0.00~1.60m。 ①2层江底淤泥,层面标高0.80~1.40m,含有机质,夹粉细砂及粘性土团块,主要分布在近崇明岛浅滩区,厚度0.00~5.20m,辅通航区段受水流冲刷作用而变薄或缺失; ②3层灰黄~灰色砂质粉土,层面标高-11.00~3.60m,稍密状,含少量氧化铁条纹及少量粉砂、薄层粘性土,主要分布于本区段两端,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厚约16.8m),在中间深槽区受切割变薄或缺失,该层在一定的水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和管涌现象; 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层,本区段沿线遍布,层面标高-15.90~-10.60m,流塑状,高压缩性,易触变和流变,厚度约为4.70~15.50m,夹少量薄层粉砂及少量贝壳碎屑。 ⑤1-1层灰色粘土,本区段沿线遍布,层面标高-30.00~-18.40m,厚约4.00~13.30m,夹少量薄层粉砂,含少量未全腐蚀的植物残余,局部段含沼气,软塑状; 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本区段沿线遍布,软塑状,层面标高-39.90~-30.50m,厚约5.60~14.30m,含少量钙质结核及贝壳碎屑,底部砂性较重,辅通航孔区中间段(墩位编号PM113~PM115)含较多沼气; ⑦1层灰色砂质粉土,中密~密实状,层面标高-46.30~-39.20m,厚度约14.80~31.70m,含云母,夹少量细砂、薄层粘性土,其中局部段夹厚约5.00~22.40m的⑦1t层可塑~软塑状的透镜体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 ⑦2层灰色粉砂,密实状,层面标高-70.70~-56.90m,厚度约0.00~4.50m,夹少量薄层粘性土,含少量腐植质、云母屑。在本区近崇明岛段缺失; ⑨1层灰色砂质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沿线除XK157孔附近缺失外均有分布,中密~密实(可塑~软塑),层面标高-73.20~-60.90m,厚度约0.00~11.50m,含少量砾石,土性变化较大。 ⑨2层灰黄~灰色含砾粉细砂层,沿线均有分布,密实状,层面标高约-79.30~-72.20m。厚度变化较大,局部未钻穿。局部段夹有厚约0.80~1.90m、可塑~硬塑状的透镜体状灰~灰绿色粉质粘土(⑨2t层); ⑾层灰色含砾粉砂,密实状,层面标高约-101.20~-96.60m,层厚35.20~38.90m,具层理,含云母屑。夹薄层粘性土,含少量中粗砂及砾,局部段夹有厚约0.80~8.30m、可塑~硬塑状的透镜体状灰褐色粉质粘土(⑾t层); ⑿层灰绿~草黄色粉质粘土,硬塑状,层面标高约-138.50~-134.10m,具层理,含较多贝壳碎屑、氧化铁条纹及钙质结核。本次勘察仅辅通航区主墩处部分控制性孔揭露该层,至标高-141.40m未穿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