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钢筋制作及安装。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2.1.1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工程部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向设计单位反馈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1.2 对参加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1.3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2.2 外业技术准备 2.2.1 生活、办公设施齐备,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2.2.2 所有钢筋加工设备全部到位,并合理布置。 2.2.3 钢筋绑扎胎架及钢筋吊架全部加工完毕,并经过安质部的安全和质量检验。 2.2.4 所有用于钢筋工程的原材料和构配件全部进场并经过监理的见证检验或见证取样检验合格。 3 技术要求 3.1 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考试合格证。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3.2 对焊机及配套装置、冷却水、压缩空气等应符合要求。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适当提高。 3.3 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大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电源已具备,电流、电压符合对焊要求。 3.4 钢筋焊接部位经清理,表面平整、清洁,无油污、杂质等。 3.5 现场技术和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料单,弄清接头位置,做好技术交底。 3.6 对焊机检修完好,焊机容量、电压,符合要求并符合安全规定。 3.7 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4.1.1 钢筋的除锈 1 加工方法 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如除锈后钢筋表面仍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4.1.2 钢筋的调直 1加工方法 对局部曲折、弯曲或成盘的钢筋应加以调直。钢筋调直普遍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在缺乏设备时,可采用弯曲机、平直锤或人工锤击矫直粗钢筋和用绞磨拉直细钢筋。 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I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不宜大于1%。用调直机调直钢筋和用锤击法平直粗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应当注意: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要加强检查,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用。 4.1.3 钢筋的切割 1 加工方法 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宜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剪断钢丝)、手动液压切断(切断不大于16mm钢筋),对Ф40 mm以上钢筋,可用氧乙炔焰割断。 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小于±10 mm。 4.1.4 钢筋的弯曲成型 1 加工方法 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或少量钢筋加工时,可用手工弯曲成型,系在成型台上用手摇扳子每次弯4-8根Ф48 mm以下钢筋,或用扳柱铁扳和扳子,可弯Ф32 mm以下钢筋,当弯直径Ф28 mm以下钢筋时,可用两个扳柱加不同厚度钢套,钢筋扳子口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 mm。曲线钢筋成型,可在原钢筋弯曲机的工作中央,放置一个十字架和钢套,另在工作盘四个孔内插上短轴和成型钢套与中央钢套相切,钢套尺寸根据钢筋曲线形状选用,成型时钢套起顶弯作用,十字架则协助推进。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较粗(Ф1~30 mm)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安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同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或网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钢筋弯曲时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木尺,不宜用短尺(木折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 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 mm,弯起钢筋的起弯高度±5 mm,箍筋边长±5 mm。 4.1.5 钢筋的连接接头 1 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并以闪光对焊为主。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 - 32 mm的带肋,可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 2 拉杆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3 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4 跨度大于10 m的梁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4.1.6 钢筋的焊接 1 焊接前应检查焊机各部件和接地情况,调整变压器级次,开放冷却水,合上电闸,开始工作。 2 钢筋端头应顺直,两钢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0.5 mm,150 m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等应清除干净,以避免在夹具和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 3 对Ⅱ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应做到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而有力。 焊接完毕,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以免产生弯曲,同时应趁热将焊缝的毛刺打掉。 4 焊接时如调换焊工或更换铜筋级别和直径,应按规定制作对焊试件(不少于2个)作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按既定参数成批对焊,否则要调整参数,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操作。焊接参数应由操作人员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5 钢筋要在冷拉之前对焊,对考验对焊接头质量和使冷却钢筋不因焊接而降低强度。 6 不同直径的钢筋对焊时,其直径之比不宜大于1.5,同时除应按大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外,并应减小大直径钢筋的调伸长度,或利用短料先将大直径钢筋预热,以使两者在焊接过程中加热均匀,保证焊接质量。 7 操作人员应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具体情况自行修正焊接参数。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 8 焊接过程中,如发现焊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应针对产生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如焊接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爆炸声,应降低变压器级次,减小闪光速度。如钢筋表面严重烧伤,应清除电极钳口的杂质和钢筋夹紧部分的铁锈,改进电极槽口形状,以增大其接触面积,同时夹紧钢筋,如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有夹渣,应增加预热过程,避免过早切断电流,增加顶锻压力。如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应采取调整电极位置,增强夹具刚度,切除或矫直钢筋端头或焊完后平稳取下钢筋等措施。 9 对焊时如发现接头区域出现裂缝通病,应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墨,如不符合规定,应予更换或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或减小顶锻压力等措施。如热影响区淬硬脆断,应采取扩大低温加热区(见红区),降低温度梯度,减缓焊后冷却速度或焊后通电热处理等措施。已裂缝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10 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处由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11 负温下焊接,冷却快,易产生脆硬现象,内应力也大。因此,负温下焊接应减小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可适当用保温材料覆盖,并可增大10%- 20%调伸长度,降低变压器级数,以使加热均匀,同时降低烧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