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Ⅲ标一分部DK195+430涵洞采用钢板桩防护的接长涵洞施工。 二、施工技术措施 2.1既有线路基防护 既有线路基采用插打钢板桩进行防护,经现场查勘,需采用12m钢板桩压入: 钢板桩采用IV拉森钢板桩,位于端墙后50cm打设钢板桩,大里程侧采用6根12m长钢板桩,小里程侧采用8根12m长钢板桩入土深度为7.5m;采用一字型支挡,钢板桩相互之间锁扣入槽、紧密相联,并在顶部增加横向水平连接杆,连接材料为钢板。 根据上海铁路局所发161号文件,钢板桩施工列为B 类施工范,钢板桩施工虽不需要封锁、慢行,但必须在天窗点内。 2.2钢板桩施工注意事项 (1)钢板桩施工列为B 类施工范围,但必须在天窗点内(夜间施工时必须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架子队主要负责人必须现场进行安全把关和盯控。并通知工务段监督及监理人员到场监控,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2)施工前做好变形观测准备:一是设好路基观测点:在接长侧路肩前后各设一个观测点,观测点采用φ20螺纹钢制作。二是设好钢轨观测点:钢轨头部外侧红油漆十字、三是设好钢板桩观测点:在钢板桩顶刻划十字线,四是设好置镜点。各点原始坐标(x,y,z)做好记录。 在打拔钢板桩及施工全过程,现场技术员负责按要求对施工地段及两端各10米范围的路基、支护结构进行位移变形观测、检查和分析。观测频次为基坑开挖时每4小时观测一次,基坑回填完成每天观测1次,观测不少于3天,并做好记录。领工员负责按要求对施工地段及两端各50米范围的轨道及时进行检查、养修。打拔钢板桩施工结束后开通线路的前三次列车通过后均应对轨道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其它时段每2小时检查一次,如有超限及时整修,确保行车安全平稳。如发现支护变形超限等,应立即采取增加支撑、基坑回填等措施,保证线路安全。⑴ 基坑临近线路一侧位移单日位移达2至3毫米且不收敛时或 累计位移达10毫米时;⑵ 当其余三面基坑位移达4至5毫米且不收敛时或累计位移达30毫米时;⑶ 粉砂土地区基坑发生涌砂涌水漏砂时。) (3)配备必需的应急处置材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消除安全隐患。如果钢板桩不能打入设计深度时,不能进行施工,避免对既有线的扰动;准备好切割工具,不能打入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剩余部分进行切割。 (4)拔除钢板桩前必须对基坑四周采用C类土或改良土分层回填夯实,达到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回填质量应经监理签认。对拔除钢板桩后的所留缝隙进行灌浆或灌砂回填处理。拔除钢板桩时可能导致机具侵限的,应在天窗点内施工。软土地区应严格控制拔桩速度,每次拔桩不得超过二根钢板桩,并在每次拔桩结束后立即向缝隙进行灌浆或灌砂回填。如果发现轨面发生变化,则立即停止拔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