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全长3882米.起止里程DK71+160~DK75+042。砼圬工总方量81314方(抗腐蚀砼28610方-二衬和喷射砼)。 2011-11-19
-
隧道左线进口里程为ZK38+922,出口里程为ZK40+948,长度为2026米;右线进口里程为YK38+905,出口里程为YK40+910,长度为2005米。左右线纵坡为2.39%的上坡。 2011-11-19
-
超前小管棚既能加固隧道掌子面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又能支托围岩,本标段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环向间距25厘米。 2011-11-19
-
某地铁站下穿既有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 车站顶板与区间隧道底板间距2. 858 m, 施工中为了严格控制既有环线区间隧道的沉降, 确保环线地铁运营安全, 首次采用了管幕预支护技术 2011-11-19
-
起点里程DK670+411.5,终点里程DK675+780,全长5368.5m。隧道最大埋深347m。本隧道设高桐铺斜井一座,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 2011-11-19
-
Qel+d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含砾石,层厚约为3~5m。Qel+dl为粉质粘土,硬塑,Ⅲ级σ0=200kPa; 2011-11-19
-
隧道起点里程为DK599+818,终点里程为DK609+325,正洞长9507m,隧道最大埋深约528.5m。隧道为Ⅰ级双线铁路隧道,线间距4.8m,设计行车速度为250km/h,并预留提速条件。 2011-11-19
-
隧道全线总长约250m。初砌全部为格栅喷射砼支护,两层砂浆抹面。平均埋深9.5m。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条件:该施工段全部属于*******河二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坡度平缓,地面高差不大 2011-11-19
-
结合洞山隧道工程实例,利用FLAC软件在分析几何非线性和大变形问题方面的优越性能,对锚杆支护隧道的围岩变形、应力场分布、合理的锚杆支护及其支护作用等进行模拟 2011-11-19
-
A线辅助洞长17485m,成洞断面宽5.5m,净高4.5m, B线辅助洞长17504m,成洞断面宽6.0m,净高5.0m。辅助洞纵坡采用“人”字坡布置,最大纵坡为25‰最小纵坡为2‰。 2011-11-19
-
隧道地层地表主要以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厚13~20m)为主,下伏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粘质黄土(50~60m),中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厚55m)。 2011-11-18
-
本文基于隧洞围岩和支护相互作用的粘弹性理论解, 探讨了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并对西气东输某管线隧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可供其它类似工程参考。 2011-11-18
-
本文通过运用FLAC3D 数值方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开挖与支护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仑弹塑性计算模型,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采用接触单元 2011-11-18
-
根据设计调整后的施工图纸,先完成洞口大管棚施工,然后进行暗洞开挖,大管棚管不设超前小导管,除了严格按照暗挖隧道洞口段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以外,并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011-11-18
-
针对某高速公路上某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初期支护、超前支护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有针对性地对记录了塌方治理和岩溶洞治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1-11-18
-
该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为全线第二长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重点工程之一。 2011-11-18
-
项目区地形地貌为侵蚀堆积溶蚀河谷及侵蚀低中山区,微地貌形态为河漫滩及阶地、基岩山脊、冲沟、陡坡,山体陡峭,冲沟发育。 2011-11-18
-
外立面以玻璃幕墙及干挂花岗石为主,整个建筑外立面简洁、明快、舒展、流畅,其板式结构的类型庄重而又不失活泼与周围建筑错落有致,有机融为一体。 2011-11-18
-
隧道区属中低山区地貌,地层岩性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坡残积土层、奥陶系浅变质石英砂岩和板岩三大类组成。隧址区无断裂构造,场区地层主要为单斜构造。岩石节理发育,隧址地壳基本稳定。 2011-11-18
-
本工程跨越xx高速公路段,导线采用4×LGJ-500/45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稀土钢绞线 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