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水位主要受季节性降雨影响,破碎带及浅埋段易发生大规模坍塌掉块; 2014-09-21
-
服务区匝道桥一座,为服务区边才大桥,总长157m。涵洞9道,其中圆管涵4道,盖板涵4道,箱涵1道。西家塔分离式隧道一座,全长左线847m/右线845m。 2014-09-21
-
隧道围岩以正长斑岩为主,其中洞口段穿越F6、F9断层,洞身段穿越F7、F8断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稳定性极差,易产生坍塌,施工时应及时支护,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014-09-21
-
该隧道左右洞间距24~42m,其中左线全长2080m,右线全长2163m,属于长隧道。我标段承建铜西隧道(后半段)即ZK12+935~ZK13+975,隧道长度为1040m。 2014-09-21
-
进水口为一字墙、出水口为八字墙。涵底纵坡为2.0%,涵身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1~2cm,全断面贯通,缝内填沥青麻絮。本涵洞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400 KPa。 2014-09-21
-
进水口、出水口均为八字墙。涵底纵坡为7.0%,涵身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1~2cm,全断面贯通,缝内填沥青麻絮。本涵洞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300 KPa。 2014-09-21
-
YK5+077~029、YK4+701~801段主要为泥岩夹砂岩,含煤层,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构造。泥岩质软,受地下水浸泡后易软化,煤层分布于顶底部或不规则分布。 2014-09-21
-
隧道区属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区,穿越浑圆状山体,沟谷切割较深,多呈“U”型峡谷,自然坡角20~35°。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山顶呈圆状,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水地表径流。 2014-09-21
-
防水板:复合防水板:37940m2,瓦斯隔离板:20266m2,止水带4327m,止水条1494m;
洞身排水:φ50软式排水管5132m,φ150软式排水管3822m,φ100双壁波纹管3822m,PVC管669m; 2014-09-21
-
隧道出口施工里程为DK724+000-DK726+147.9,全长2147.9m,线路纵向坡度为%,为缓解施工通风压力,在DK725+000处设置一通风竖井,竖井位于黑潭沟内,地质情况为花岗岩。 2014-09-21
-
本工程基坑周边环境,沿线分布村落及工厂建筑(构筑)物等,行人及车辆较多,土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位较浅、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开挖深度为4~5米。 2014-09-21
-
隧道区属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区,穿越浑圆状山体,沟谷切割较深,多呈“U”型峡谷,自然坡角20~35°。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山顶呈圆状,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水地表径流。 2014-09-21
-
勘察区内无大的构造,在勘察区附近以西有普家屯~哈螃沟近南北向断层通过,对本隧道建设无影响。 2014-09-21
-
模板台车走行轨道的中线和轨面高程误差不大于±10mm,台车就位后启动启调机构,用仪器校正模板外轮廓与设计净空相吻合,并锁定台车。 2014-09-21
-
隧道穿越花岗岩段,围岩岩体受构造影响较重,岩体破碎~较完整。围岩级别为Ⅴ~Ⅱ级,围岩稳定性较差。 2014-09-21
-
进口处II类围岩长26米,III类围岩长31米,出口处II类围岩长89米,III类围岩长120米,隧道Ⅳ类围岩长406米,隧道围岩为晶屑凝灰岩,稳定性差,岩石裂隙较发育,围岩质量较差。 2014-09-21
-
洞口开挖至明暗洞分界处,预留土体,作为施工平台。待导向墙施工完毕后(根据地质条件,在周围地势较为平缓,钻机布置场地较大容易控制钻进方向时,可直接进行管棚钻进施工) 2014-09-21
-
施工机械作业时,除按规范操作外并应按事先设计的行走路线进行,其工作位置应平坦稳固,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 2014-09-21
-
纵向分布筋采用Φ12螺纹钢,环向间距为25cm,箍筋采用φ8钢筋。首件二次衬砌设计C30混凝土量为157m3. 2014-09-21
-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