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两段小规模隧道,断面规格4m×3m,2m×2m,隧道1长度约80米,隧道2长度约50米,总共爆破开挖方量约1160m3场地岩石为红铁矿石,位于山前坡洪积地中上部 2014-09-21
-
隧道洞身于DK563+310~DK563+360段下穿凯麻高速,隧区构造上覆第四系红黏土,下伏白云,岩层单斜,局部产状凌乱,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特殊岩土为红黏土。指导性施组计划工期为20个月。 2014-09-21
-
隧道斜井地质情况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和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中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和微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呈散体状结构,岩石较破碎。 2014-09-21
-
隧道出口段主要不良地质有:活动断裂带、岩溶、有害气体、高地应力、热害。杨家坪隧道主要不良地质有:高地应力、岩溶、有害气体、放射性、危岩落石、顺层等。 2014-09-21
-
主洞明洞结构:带仰拱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厚70cm,拱背依次密实回填浆砌片石、碎石土和隔水粘土层,明洞防水采用两布一膜形式,临时边坡防护采用喷锚防护。 2014-09-21
-
大桥1968.5m/7座,中桥194m/2座,特长隧道3375m/1座,长隧道3605m/2座,中短隧道923m/2座,3个互通,1个服务区及利川连接线,其中土石方挖方约392万,填方约457万,混凝土合计约75万立方。 2014-09-21
-
左洞里程K46+500~K47+913,长1413m,右洞里程YK46+513.5~Y47+911.5,长1398 m。本隧道为分离式隧道,本隧道Ⅴ级围岩长约753.5m、Ⅳ级围岩长约325m。隧道进口明洞爆破方量约19000m3。 2014-09-21
-
本标段双线隧道共20座,总长度28369.64延米,隧道占比69.6%。其中500m以下隧道10座,500~3000m隧道8座,3000m以上隧道2座。 2014-09-21
-
隧道直线段线间距为4.4m。隧道不考虑曲线加宽,仅考虑线间距加宽,根据线路提供线间距进行衬砌断面加宽。 2014-09-21
-
属于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进口间距13.04m,中间间距22,02m,出口间距20.2m。隧道左洞平面指标R-2020/Ls-250,隧道右洞指标R-1800/Ls-250。左洞纵坡为2.0%。右洞纵坡为1.5%。 2014-09-21
-
隧道岩性以褐灰、浅灰、灰绿色流纹岩为主,风化厚度大,岩体多以碎裂结构为主,不同风化程度的流纹岩,力学性质差别较大,隧道区域划分为Ⅱ、Ⅲ类围岩。 2014-09-21
-
隧道的主要功能为满足城区路网规划、交通出行的需求,近期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混合通行,远期预留了双向六车道的通行条件,并根据各市政设施相关单位的需求,考虑了通信、供水等管线的通行能力。 2014-09-21
-
隧道为双线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设计建筑限界净高为5.0m ,净宽为10.25m,左线起讫里程ZK200+585-ZK202+590长2005m ,右线起讫里程K200+640-K202+650长2010m,洞内设有人行横洞3个,车行横洞2个。 2014-09-21
-
隧道洞身段左线最大埋深164m,右线最大埋深164m。整座隧道纵向坡度为下坡,隧道左右线进口在右偏曲线上,出口左偏曲线上。 2014-09-21
-
所有锚杆设置垫板,并保持与垫板垂直和喷射混凝土充分接触,垫板后螺母拧紧。左线Ⅲ级围岩共405m,占38.942%,Ⅳ级围岩550m,占52.885%,Ⅴ级围岩85m,占8.173%。 2014-09-21
-
隧道左线ZK13+868~ZK14+924.81、右线YK13+867.1~YK14+925.5的洞口工程、明洞工程、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砼路面及附属等工程。 2014-09-21
-
隧址区位于吕梁山脉南端西部,黄河以东的山西黄土高原区。海拔高程1170.00~1312.00米,相对高差142.00米,微地貌为黄土深切冲沟、黄土梁塬、基地基岩出露的黄土冲沟等。 2014-09-21
-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本文为pdf格式,供大家参考! 2014-09-21
-
主要工程内容有:石门左线里程为K19+340~K19+505,右线里程R1K19+360~R1K19+527,左线长度165m,右线长度167m 2014-09-21
-
隧道工作区位于山岭之间,隧址区内有乡村道路相同,交通较方便,离县级公路较近,隧道进口位置为一采石场,开挖宽度约50m,开挖深度约10m。 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