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性能符合现行水泥标准; 2014-09-21
-
纵向连接筋为HRB400Φ20,环向间距为1.0m,内外交错布置。格栅钢架间距为500mm时;连接筋长度为750mm。连接筋管撑对应的位置,纵向连接筋内外各密排4根。 2014-09-21
-
在没有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2米以上含2米)和陡坡施工时,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带要系挂牢固,高挂低用,同时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穿防滑胶鞋; 2014-09-21
-
在同一侧轨道面,在两根柱子间的标高与相邻柱子间的标高误差不得超过B/1500(B为柱子间距,单位为毫米),但最大不能超过10毫米。 2014-09-21
-
线路位于攀枝花裂谷中南段,属侵蚀、剥蚀中山、山原峡谷地貌,最大相对高差1962.8m,所在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干雨季分明 2014-09-20
-
隧道为左、右分离式隧道。设计隧道左线进口桩号ZK56+161,出口桩号ZK58+795隧道长2634米。右线进口桩号YK56+175,出口桩号YK58+800,隧道长2625米。属于长隧道。 2014-09-20
-
II线(左线)隧道分别在DK182+900、DK180+300和DK178+300处设横洞、12#和10#斜井。横洞长294.83m,坡度+3‰,与正线夹角42°40′34″; 2014-09-20
-
隧道内道床采用套靴式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结构,支承块每公里铺1760对。整体道床过渡段设在两端洞口外,用碎石道床,铺设YII-F型混凝土枕,过渡段内设混凝土道碴槽。 2014-09-20
-
Ⅲ~Ⅴ级围岩采用曲墙加仰拱结构形式。Ⅲ级围岩568m,Ⅳ级围岩132m,Ⅴ级围岩80m。该隧道位于直线段,从进口单口掘进。洞门型式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 2014-09-20
-
Ⅲ~Ⅴ级围岩采用曲墙加仰拱结构形式。Ⅲ级围岩568m,Ⅳ级围岩132m,Ⅴ级围岩80m。该隧道位于直线段,从进口单口掘进。洞门型式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 2014-09-20
-
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2014-09-20
-
隧道按200km/h双线隧道设计,并预留提速条件,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的要求,轨道类型为有碴轨道。隧道衬砌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100年。 2014-09-20
-
起点桩号K58+645,终点桩号K67+180,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隧道开挖断面为10.32m×8.21 m、10.76 m×9.26 m、11.2 m×9.9 m三种,均为城门形。 2014-09-20
-
隧道为双线四车道、左右分离式隧道,左右线隧道长分别为2469m、2922m,本合同段左线桩号为ZK24+816.31~ZK26+004,长1187.69m,右线桩号为K24+800~K25+972右线全长1172。 2014-09-20
-
起讫里程为D6K587+194~D5K587+440,全长246m。双线隧道,设计为1‰、11.6‰的单面上坡。全隧均位于直线地段。隧道出口紧邻穆家湾双线大桥,全隧最大埋深约36m。 2014-09-20
-
隧道围岩主要以Ⅲ、Ⅳ、Ⅴ级围岩为主。隧道区属构造溶蚀—剥蚀中山地貌。地形整体呈波状起伏,K20+260附近为地下分水岭,溶沟、溶槽,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微地貌发育。 2014-09-20
-
终点至方家寨特大桥东侧,里程桩号为K21+100线路总长6.75km,其中羊叉河特大桥为本标段的重点、难点工程,为跨越大型冲沟而设,最大桥高118.8m 2014-09-20
-
Ⅴ级围岩地质软弱破碎,自稳及成洞性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开挖尽量采用机械直接开挖,人工配合,开挖不动的采用微振光面爆破,以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2014-09-20
-
隧址区位于恒山山脉西段,属构造隆起上升区,侵蚀和剥蚀作用强烈,地形破碎,山坡北陡南缓,植被少,山势陡峻,属中山区,山高一般为1500~1800m,相对高差300~800m。 2014-09-20
-
隧道通过地段的西北侧为蚂蚁河上游支流,东南侧为海浪河上游支流。山体受风化剥蚀,西北侧呈漫坡状,东南侧陡峻。海拔高度为610m~720m,相对高差80m~110m,地形坡度为10o~30o。 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