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施工规范、安全作业规程及隧道施工的特点,结合本地区、本隧道的具体情况,编制本安全作业规范,使隧道施工按本《施工安全交底》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2013-07-30
-
超前地质预报组,由经验丰富的地质、物探技术人员组成,配备先进的地质、物探设备。 2013-07-30
-
其中本标隧道段为出口段,长XXXm(KXXX~KXXX),隧洞洞身段围岩以Ⅱ、Ⅲ级围岩为主,进出口及洞身局部段存在部分Ⅳ、Ⅴ级围岩。 2013-07-30
-
全隧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单面下坡,坡度为4.221‰,坡长3410m。隧道地处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60m,植被较发育,洞身主要穿越强风化及弱风化的砂岩层。 2013-07-30
-
隧道DK364+112.01~DK365+240.91段位于半径r=1200m的左偏曲线上,DK365+648.06~DK366+229段位于半径r=12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为直线。 2013-07-30
-
二衬砼采用10.5m钢模台车施工,其中明洞衬砌厚70 cm,Ⅴ级围岩衬砌厚50 cm,Ⅳ级围岩衬砌厚40cm,Ⅲ级围岩衬砌35 cm。 2013-07-30
-
左线隧道长1500m(ZK18+955~ZK20+455),隧道进口段处于R-2500米的右偏曲线上,出口段处于R-1500米的左偏曲线上,隧道中部位于直线上,纵坡为2.20%。 2013-07-30
-
ⅣA主体衬砌采用12m整体钢模台车,边墙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而成,分两次完成。ⅣA主体衬砌及边墙起拱线以下砼一次性浇筑成型。 2013-07-30
-
隧道主线进口段及C匝道Ⅴ级围岩该段穿越第四系压实填土、强~中风化泥岩,基岩为以强风化泥岩为主,强风化泥岩为极软岩、岩体破碎~较完整。 2013-07-30
-
隧道ⅣA级围岩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泥岩,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完整系数Kv=0.64~0.66,岩体纵波速Vp=2.6~3.4km/s; 2013-07-30
-
隧道防排水设计采用“防、堵、截、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2013-07-30
-
围岩岩体较完整,地下水水量小,呈点滴状出水,岩体较完整,为中厚~厚层状,稳定性较好。 2013-07-30
-
本隧道ⅣA纵向钢筋Φ16间距15cm,箍筋均按内层环筋中心线间距弧长30cm布置,呈梅花型布置,环向钢筋按15cm纵向间距布置。 2013-07-30
-
车通下部结构依次为35cm厚C25混凝土仰拱,C15混凝土填充层及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结构层。 2013-07-30
-
隧道Ⅳ级围岩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泥岩,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完整系数Kv=0.64~0.66,岩体纵波速Vp=2.6~3.4km/s; 2013-07-30
-
本隧道ⅣA仰拱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低于P8,混凝土掺SL系列膨胀剂,其含量为水泥用量的8%,替换同重量水泥,40cm厚,仰拱填充采用C15片石砼,仰拱底为15cmC20砼垫层 2013-07-30
-
隧道中心线每40米设沉砂集水井,用内径50厘米的砼圆管连接,排至洞外。隧道路面较低一侧设30×30预制排水槽。 2013-07-30
-
隧道Ⅳ级围岩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泥岩,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完整系数Kv=0.64~0.66,岩体纵波速Vp=2.6~3.4km/s; 2013-07-30
-
隧道掘进过程中每隔50米需进行长探,每次长探深度80米,允许掘进50米,为保证施工进度经矿方领导研究决定,隧道掘进过程中每隔50米在迎头两侧掘探水硐室两个。 2013-07-30
-
明洞施工明洞开挖应与仰坡开挖同步进行。明洞衬砌采用钢模台车作内模,脚手架固定钢模板作外模,混凝土输送泵泵送砼。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