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路线中设置隧道一座,型式为双洞分离式,净宽15.75米,建筑限界高度5米,东线隧道460米,西线隧道380米,总长840米 2013-07-28
-
隧道两端引道起点里程分别为K0+180m和K1+180m,隧道开挖深度约8m。 2013-07-28
-
龙排冲隧道施工中遇到了大量的采煤遗留下来的采空区,原始地层被完全破坏,成洞条件困难,施工中发生多次大变形,采取纵向大管棚、斜向大管棚、型钢支撑加固、小导管注浆加固等施工技术 2013-07-28
-
路线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其中前岗山隧道281m;3×10m和3×13m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4座;1-4×3m箱涵2座;路基987m。 2013-07-28
-
长大隧道洞口段存在埋深浅、围岩自稳能力差的特点,采用FLAC3D程序对拟定的预留核心土法、CD法、中隔壁法(CRD)和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导坑法,进行了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2013-07-28
-
适用于铁路、公路、市政双线隧道Ⅳ、Ⅴ级围岩地段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本作业指导书以铁路客运专线为例编制)。 2013-07-28
-
夹活岩隧道为沪蓉西高速公路上第二特长公路隧道,采用横洞施工,施工通风困难,其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岩溶、断层、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问题。 2013-07-28
-
XX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厚水泥混凝土。 2013-07-28
-
本为双线隧道,进口里程为 DK51+080,出口里程为 DK56+920,全长 5840m。最大埋深 200m,最小埋深 12m。全隧道洞身设计纵断面为 3.1‰的下坡。 2013-07-28
-
采用浅埋式双洞隧道,盾构法施工,隧道直径6.39m,涉及宽度22m左右,洞底板埋深约23m。 2013-07-28
-
隧道工程为国内第一座小净距大跨度群洞隧道,对其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分析有重大理论与实际意义。 2013-07-28
-
隧道区内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隧道涌水量不大,但分布不均匀,一般呈渗水滴水状态,局部可能形成富水地段,如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地带等,会出现淋水或股流状态。 2013-07-28
-
隧道进口至DIK436+681.635位于半径为7000m的曲线上,DIK436+681.635至出口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为单面下坡,纵坡度为3.0‰。 2013-07-28
-
本区间隧道盾构上、下行线里程为DK6+729.610~DK5+645.601,上行线899环,下行线894环(环宽1.2m),总线长2151.6m。区间隧道平面成V型。 2013-07-28
-
线路竖曲线半径R=3000m和5000m,隧道埋深在12.53~21.47m之间。最大纵坡为18‰,左右线间距为13m。隧道结构最大埋深为21.47m,最小平均埋深为15.143m。 2013-07-28
-
右线CK13+250.0~CK13+435.0长185m、左线CK13+250.0~CK13+437.5长187.5m及车辆段出入段线,采用明挖法施工,断面形式为矩形钢筋砼框架结构。 2013-07-28
-
这就造成在斜井进入正洞的“喇叭口”成为隧道工程的瓶颈。而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的挑顶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3-07-28
-
起讫里程K13+274~K13+615,建筑界宽11.0米,高5.0米,全长341米,右转弯半径600米,坡度+0.469%。穿越岩层类型为Ⅲ、Ⅳ类。 2013-07-28
-
分析中模拟了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和上下台阶法3种施工方案,对拱顶下沉、地表沉降、中间岩柱应力、围岩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2013-07-28
-
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如何稳定地提高隧道成洞速度,是隧道施工应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努力:一是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隧道施工技术;二是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20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