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论文
  3. 内容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日益重要。但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江油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行业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

根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数量众多、效益发挥影响最直接,多年来政府财政投入极低等实际情况,从2008年起,国家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集中安排农民要求最迫切、生产最急需、效益最显著的“小渠道、小塘坝、小水池(窖)、小堰闸、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以构建库、塘、池、渠配套,蓄、引、提、供结合,建、管、节、改并重的小型农田水利综合发展体系,夯实山丘区发展的水利基础为目的,经过近8年的持续建设,项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县(市)的农村经济发展。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现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脆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以四川省江油市为例,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6年需新建渠道157km,整治渠道498km,整治山坪塘705口,整治拦河堰56处,新建蓄水池248口,新建及改造泵站15处。建设区域涉及24个乡镇132个村,大多位于江油市老旱区和插花旱区,区域小型水源工程虽多,但淤积、渗漏、垮塌严重,蓄水保水能力较低。大部分山坪塘已成“盘子堰”,“有水过年,无水打田”,只能靠天吃饭。项目区田间水利设施配套差,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塘、堰及提灌设施多为60、7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风浪冲刷侵蚀、塘内淤积严重,蓄水能力降低,形成汛期有水不能蓄,旱季无水蓄的尴尬境地。田间排灌渠道均为土沟,垮塌、渗漏严重,汛期排洪和农田灌溉均是上田漫下田、一田漫一田,串排串灌,不能有效泄洪和农田浇灌,农户间常因此纠纷不断,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2存在的问题

管理粗放、运行困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设施运行困难等问题。基层农田水利设施大都由村社干部兼职管理,管理粗放,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农民自己的用水户协会在大部分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生产用水价格高,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水费征收困难,工程不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1.3重建设轻管理,建后管护不力

农村水利设施受到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其功用具有共有性、基础性,这种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管理较难进行。同时,在工程建设之初,并未将后期管护经费纳入考虑范畴,造成工程建设数量越建越多,被毁坏浪费也越来越多,工程发挥时间越来越短。通过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出台各种管理措施,如对山坪塘采取了个人承包制,发展种养殖业,谁承包谁受益谁管护,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村集体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用于工程岁修。但渠道、泵站、拦河堰等设施,其大部分设施及灌溉区域都跨队、跨村甚至跨乡,造成管理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管理缺位,互相推诿,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1.4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投入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将发展产业经济作为农村主要工作,忽视前期投入,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在“吃老本”,尤其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重视程度及投入资金逐步降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走入低谷。

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方法

2.1科学规划管理

科学规划,连片建设,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应根据项目区旱山村、缺水村的实际,以及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按照“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的原则,将项目区乡镇中没有涉及到的村组和相邻的乡镇规划为整合项目区,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同时应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项目统筹”原则,切实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做到山水田林路和谐、水系路系成网络。

2.2规范建设管理

(1)推行民办公助、实行“一事一议”全面推行“民办公助”,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筹资投劳挂钩,实行“多筹多补、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尊重民意,按照“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的有关要求,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监管、运行、管护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2)推行竞争立项、搞好公告公示推行竞争立项机制,采取“单项工程申报,竞争立项”,由协会或村委会自主申请,乡镇核实审查,最后报市级竞争立项。项目优先扶持筹资投劳积极,效益潜力明显、管护机制完善的乡镇、村。项目申报成功后由设计单位统一设计,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兑现筹资、投劳等承诺,一张蓝图干到底;若方案执行不力,或未经审批擅自调整、变更方案,违背承诺,项目将被调整,同时对已建设项目不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充分利用公开栏(墙)、项目竣工牌、会议等形式将小农水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受益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环节、群众筹资投劳标准及数量、项目完成情况等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事前、事后公告公示,增加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3)推行准入制度、优选施工队伍全面推行“群专结合”的建设方式。对确需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的工程,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以“群众主体、政府引导、群专结合”为前提,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以建设优质工程为目标,积极推行施工队伍准入制。由市级主管部门进行施工队伍资格预审,通过预审后,由用水户协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随机抽取方式或者民主投票方式确定施工队伍。(4)推行定额补助、加强资金管理项目主管单位按照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材料资源、遵循市场规律,测算出小农水建设项目补助标准,推行定额补助。蓄水池工程按水方补助,渠道工程根据不同断面、材料按长度补助,山坪塘、拦河堰工程实行单价计量补助。(5)推行三级监管、强化民建民管项目建设管理应推行乡镇领导包项目、水务财政部门技术人员挂项目、用水户协会或村社管项目的“三级”质量监管机制,建立“群众代表全天候监督、技术人员现场监督、业务部门跟踪监管”的质量监督体系,对工程建设实行了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自下而上,整体联动,层层把关,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

2.3落实建后管理

(1)推行协会管理、抓好建后管护小农水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应坚持建管并重,推行组建用水户协会组织,由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好管护责任主体。对已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的小型水利工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强行收回,确保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有、自用、自管”;对受益范围较大的灌排渠系工程,由用水户协会或村组集体组织通过受益农户“一事一议”划定管护责任段,实行“分段管护”模式进行管理。(2)推行水利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在小型农田水利后期管护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还应发挥政府层面作用,大力推行水利体制改革,充实基层水务站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水务站、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村级水务员“地点熟、交通快、易沟通”的优势,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从而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3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3.1多元投入,确保资金来源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户参与,整合项目,产业示范”的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农业、农机、国土、农发等各部门的涉农涉水项目资金,达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效果;同时应大力推行“小农水”服务产业理念,根据产业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致力产业发展结构升级。如2013年,江油市在下属战旗镇,围绕其绿色有机食品双椒产业(九叶青花椒、二荆条海椒)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同时整合资金在该区域实施了现代农业项目和国土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完工后,2016年战旗镇双椒产业规模从1200亩发展到4000亩,产值达到1800万,成为川西北地区著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3.2加快用水户协会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总会-协会-协会分会模式。县级建立用水户总会、村级或独立灌区成立用水户协会、协会根据需要设立用水小组,以此改变渠道、泵站、拦河堰等跨区域水利设施管理脱节问题。政府应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协会支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允许列支一定的协会或乡镇人员管理经费。项目立项上优先支持成立有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利工程管理规范有序的乡镇村社及协会。

3.3强化监管,质量监督专业化

树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精品意识,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工程质量,聘请专业监理队伍,规范实施项目监理。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4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农业经济与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着眼全局,着眼长远,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竞争能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探讨
https://m.gc5.com/slgc/sllw/1036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