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基于水污染的危害,分析研究造成河道污染的原因,最后阐述河道整治工作中几种常被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河道整治工作积累更多的资料; 2023-08-02
-
当然有关于城市河道生态的治理是要结合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技术手段,使大家越来越深刻的了解河道生态治理的有关技术手段。 2023-08-02
-
围绕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展开分析,介绍了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管理和科学防汛抗旱的有效举措。 2023-08-02
-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一个巨大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了,那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水利管理上的缺陷等。 2023-08-02
-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效果,之后探讨了抗旱防洪工程设计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 2023-08-02
-
本文通过对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对农田水利工作之于防洪抗旱的作用的论证,提出几点对于农田水利工作的建议,供相关水利人员进行参考。 2023-08-02
-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作为相关设计者,在对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区进行科学分析后,应进行实地勘察,优化规划设计。 2023-08-02
-
2006年1月17日—21日,作者有机会随同国家环保总局到淮河流域的安徽、河南检查落实《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检查期间,检查组听取了安徽、河南两省人民政府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实地核查了河南商丘、安徽淮北两市水污染防治情况 2023-08-02
-
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其产生发展与地质、地貌、气象、水文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苗山地区是广西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其独特的不良地质条件和暴雨条件、人类活动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治泥石流要结合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洪水预警预报、改变群众的生活居住习惯等措施。 2023-08-02
-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1992年,它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作为越冬候鸟的栖息地。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长江中游南部,面积19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54万公顷,范围自君山岛、注滋河口向西至大西湖、小西湖。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2023-08-02
-
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在搞好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同时,加紧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朱镕基总理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为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供支撑,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报告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附件之一。 2023-08-02
-
3s[3s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技术的引进,填补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的空白。它是一个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储存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 2023-08-02
-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洪灾和水污染,并称当前长江流域的三大水问题。水土保持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长江治理开发也进入战略推进的新时期。 2023-08-02
-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的生态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国策。 2023-08-02
-
2002年,黄河流域降雨稀少,旱情严重,无论是来水还是水库蓄水都为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少的一年,全年唐乃亥、头道拐、潼关、花园口等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均为历史倒数第一位。 2023-08-02
-
黄土高原有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治理前每年流入黄河泥沙16亿t,流失严重程度是世界罕见的。这里的水土流失,包括土壤侵蚀的3种主要形态,即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2023-08-02
-
本文根据对承德市围场县的生态环境考察,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根据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相应建议。 2023-08-02
-
以宁南山区的黄土区为例,论述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危害。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叠加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提出了扩大植被,减少表层土壤被雨水的冲刷。农业和工业生产注意的问题,工程建设中,要强夯加固地基。 2023-08-02
-
苏州吴中区旺山废弃石矿是国内较早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矿区,在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客土喷播、植生袋、厚层基材等边坡绿化工艺,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经过两年的养护和半年的自然维护,植被整体生长良好,与周边山林能够融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绿化效果。 2023-08-02
-
本研究通过对滇池流域园地水土流失的实际试验和观测,解释滇池面源污染中园地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认为,滇池流域小面积分散管理园地的SS流失并不是园地水土流失的主要产出地,但其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敏感度较大,是潜在的土壤侵蚀区。 2023-08-02